請叫我威廉三世 滅日 第十四章 俄國人的虛偽勝利
更新:08-18 08:42 作者:天空之承 分類:軍事小說
.正當無比強大的德國空軍肆虐著俄國的首都區之時,在一千公里外的南部邊境區域,60多個俄國師躲在他們的索科洛夫防線後面心情忐忑的等著德國人的大舉進攻,然而在德國對俄宣戰之後的整個下午,德軍的大炮沒有轟鳴,德軍的戰鷹沒有出擊,氣氛詭異的讓人背後直淌冷汗。
作為這條著名防線的總設計師,俄國陸軍元帥瓦希里.索科洛夫這一次親自坐鎮基輔統一指揮南部戰線上的所有部隊,而這些部隊被編為3個集團軍,即駐守拉脫維亞的第4集團軍、駐守白俄羅斯的第5集團軍和駐守烏克蘭的第6集團軍,這三個集團軍均歸屬南方集團軍群統轄。該集團軍群集中了俄國一半以上的常備陸軍,所屬各部隊不僅是俄軍中裝備最為精良的,也是在女皇改革軍隊之後最先組建起來的一批新式陸軍師級部隊。這些新式陸軍師分為步兵師、騎兵師和裝甲師,其中陸軍師的規模從尼古拉二世時代的21萬人縮小到了與德軍較為接近的18萬人,但是增加了火炮特別是重型火炮的數量,每個步兵營擁有的機槍數從12挺提高到了812枚,步兵火力密度大大增強的同時還一改舊沙俄軍隊補給混亂、彈藥缺乏的局面建立了較為嚴謹的後勤機制。此外一大批從正規軍事學院畢業的青年軍官得到提拔,靠世襲爵位和阿諛奉承擔任軍官者統統被清理出軍隊,如此大刀闊斧的改革難免觸犯眾多舊貴族的利益,而女皇黛安娜一世不惜被人冠以「鐵血」、「冷血」的稱號來堅持對軍隊的改革,十餘年來俄軍在很大程度上面目一新了。
目前俄軍的騎兵師仍以哥薩克騎兵為主,每個騎兵師定員4千人,但是在1914年歐戰慘敗之後,這些騎兵師的作戰目的不再是大規模的正面衝擊,而是以襲擾敵軍後勤運輸、圍殲敵小股部隊、配合本方步兵行動為主,每師裝備20門輕型火炮、36挺輪式重機槍和便攜式輕機槍。
早在1915年初。俄軍就在德國地幫助下組建了自己的第一支裝甲部隊,使用的是德國最老舊的坦克和輕型輪式裝甲車,在女皇登基之前,俄國一共從德國獲取了50餘輛坦克和120多輛裝甲車,編為三個獨立裝甲營,這些德式裝備在圍剿俄國革命武裝的戰鬥中發揮過一些作用,但進入20年代之後便顯得過於落後了。於是在黛安娜一世的親自干預下,俄國陸軍撥出一筆專項資金用於仿製和研發坦克裝甲車輛。先後生產出10噸的d-1輕型坦克、13噸的d-2突擊坦克,隨著德美關係地惡化,俄國還從美國人那裡獲取了接近150輛美制輕型坦克,到德俄戰爭前,俄國陸軍裝甲部隊已經擁有坦克400餘輛、裝甲車近千輛,編為4個普通裝甲師和1個近衛裝甲師,此時南方集團軍群的2個普通裝甲師就部署在基輔附近。
改莘讓外強中乾的俄國軍隊在遲暮之年再次煥發了活力,這從俄軍歷次鎮壓革命暴動中就能大致看出,但是舊沙俄軍隊的一些陋習並未根除,例如軍官可隨便體罰士兵。官兵待遇差距懸殊。官兵關係十分緊張,訓練強度尤其是實彈訓練受經費影響仍非常有限,後勤部門中的回扣現象仍然存在。裝備水平更是遠遠落後於每年投入巨資的德國陸軍,一些戰術思想還停留在10年代末、20年代初。
德俄邊境區域的平靜不僅讓俄軍前線官兵大為不解,坐鎮基輔統領大局的索科洛夫元帥也是同樣的一頭霧水,好在一個下午的時間讓他最後一些還沒來得及趕到防線地部隊得以在戰鬥打響之前進入德國人所謂地「大號哈德良長城」,到了黃昏的時候,按耐不住好奇的索科洛夫派出少量偵察機進行越境偵察,但它們無一不是有去無回,而藏匿在波蘭、波希米亞等地地俄國間諜大都失去了音訊,僅有的幾個所傳回的報告也沒有太多的價值——大批德軍正在移動,可是人數、裝備、目的地全都不祥。
就這樣。詭異的氣氛一直持續到夜幕降臨,在儲備了大量糧食和彈藥的索科洛夫防線里,俄軍士兵們早早就用過了晚餐,面對數量和戰鬥力同樣可怕的德軍使得俄軍官兵們仍舊保持著相對緊張的情緒,但是在天黑之後,聊天、吹牛、打牌取代了白天那種完全的持槍戒備狀態,人們相信這條堅固地防線即便不能阻止德國人前進,至少也能遲緩他們的進軍腳步並讓他們付出一定的代價,接下來俄國陸軍就能使用1812年庫圖佐夫將軍的策略。步步誘敵深入最終拖垮敵人。
在基輔的南方集團軍群指揮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