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臣 第587章、無他念
滾滾黑煙扶搖上蒼穹,被燒著烤傷的慘叫聲直達天聽。
不過一刻鐘的時間,魏軍荊州將士的心情就從破營的喜悅到歷經人間煉獄;已然被親衛部曲拉扯遠離營寨的王昶,心情亦從山巔跌入了谷底。
看著火勢愈演愈烈的營寨、聽著愈來愈微弱的慘叫聲,他知道己軍敗局已定。
雖說,湧入漢軍營寨的將士約莫六千餘,被火勢徹底籠罩無法逃出來的將士亦不過四千餘,看似他仍有一戰智力、仍占據著兵力優勢,但他知道全軍士氣都被這場大火給燒沒了、軍心都焚毀了。
再者,彼疤璞連這種自焚營寨的毒計都想出來了,豈能沒有後手?
安能不趁勢追擊掩殺!
事實上,他的預感很對。
但同樣是後知後覺,來不及部署。
當他讓號角兵傳令各部將率儘快收攏士卒、列陣準備迎接漢軍趁著魏軍兵將不相錄時殺來時,堵水的河面上便順流飄下來了無數木筏與小舟。
每一張木筏上,都滿載著輕裝的漢軍士卒。
人人臉龐上洋溢著戰勝的喜悅、迸發出追擊擴大戰果以獲賞賜喜悅的士卒。
反觀魏軍這邊,仍有無數人在驚魂不定的狼奔豕突,亦或者是滿目呆滯的細嗅著空氣隱隱瀰漫的肉焦味。
一方士氣如虹,一方軍心已喪、毫無陣型可言。
亦是戰局迎來了一面倒。
是戰,以督領三萬餘荊州兵馬的魏徵南將軍王昶大敗告終。
彼攻堅時死傷了五千餘、被火勢焚烤或濃煙嗆死四千餘,在漢軍趁機掩殺時相互踩踏或被殺三千餘以及被俘虜八千餘。
僅剩下了萬餘人淒悽慘慘的逃回了宛城。
兵力十去六七,且營寨內的輜重糧秣盡落入漢軍之手,連武當縣都被漢軍趁機奪下了。
堪稱是以寡破眾的經典戰事,足以令王昶在史書上重重留墨一筆了
唯一慶幸的是,在巴山北道築水河谷與漢軍對峙的夏侯霸、夏侯獻兩部對戰事不報希望,一直讓士卒時刻打探著秦嶺南道這邊的戰況,故而得悉王昶兵敗的消息很早,也趕在鄭璞從武當縣南下包抄之前罷兵歸去,避免了兩線皆敗北的命運。
亦是讓魏國仍有兵力戍守著南陽、拱衛著武關。
是的,關中三輔的南門戶,武關。
蓋因從武當縣北上,就能威脅武關了!
從戰略意義之上推演,若是魏國荊襄戰線無有足夠兵馬牽制住鄭璞部,那麼,在東三郡的漢軍必然會分兵,以一路走子午谷、一路從武當縣北上前後夾擊武關,如此武關必然會迎來陷落的命運。
畢竟,自秦朝以來,武關就一直是面南守御的。
無法遏制從關中方向的來襲。
而一旦武關陷落,長安城將變成前線,將危及已然趕赴右扶風汧水河谷的司馬懿部,讓魏國的關中各部將士皆因後方不穩而心有惶惶、無法再專心應戰,進而導致前功盡棄,甚至是一敗塗地!
所謂牽一髮動全身,如是也。
坐鎮在宛城的魏荊州刺史胡質,得悉王昶兵馬之後,第一時間將戍守在樊城的將士皆調出與本部士卒合兵,親自趕來了武當縣。
且還不忘遣人尋夏侯霸與夏侯獻,讓他們儘快前來支援自身。
如此做法,倒不是他要奪回武當縣,亦或者是遏制漢軍挾著大勝之銳繼續兵臨宛城,更不是擔心漢軍會北上襲擊武關。
而是為了繼續執行荊州兵馬的職責,將進入東三郡的漢軍牽制在這裡,不讓其歸去關中擾亂了司馬懿發起的決戰。
只不過,這樣的亡羊補牢之舉能否如願嘛
他心裡沒有多少把握。
沒辦法,他與夏侯霸、夏侯獻三部又如何能威逼漢軍不敢離去呢?
或許,當逆蜀疤璞當著他們面施施然的領兵歸去漢中,他們也無法鼓舞起士卒的戰心尾隨進入秦嶺北道罷。
畢竟王昶督領的三萬精銳都敗了,魏軍將士哪還敢追啊~
不懼疤璞退兵是假、半路設伏是真乎!?
若是他們敢強迫麾下將士進軍,恐會誘發兵變
唯有的安慰,只是冀望著他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