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封神 第三回 金台拜將(上)
在政治上,以楊光赫和艾誠凌為首的兩派黨爭不斷;在軍事上,楊光赫主持的三十六路諸侯討伐瀋陽,連年出兵,屢戰不勝,動則幾十近百萬大軍,從全國各地調上來的物資錢糧全部耗在這上面,從嘉靖朝末年到天啟初年,這近百年間,大明朝的國力由弘治朝的中興昌盛逐漸走向沒落。
現如今過時甘道清逃亡,甘宇清率軍退出長城,跑到呼和浩特暫駐紮。
楊光赫被貶為城門官,朝堂之上東林黨獨大。
艾誠凌指出,這些年,連年征戰,導致國力空虛,而且屢戰屢敗,很明顯原來楊光赫的策略就是錯誤的,所以接下來要採取休養生息政策,調大將洪承疇為薊遼督師,統兵三十萬駐兵錦州,遍地修葺石壘碉堡,連接醫巫閭山布下堅固的防線,在後方主持移民耕種,他的反客為主步步為營的策略終於得以實現。
而在大明朝休養生息的時候,大清國由於祝錫吉的軍政改革策略迅速強大起來,聚攏滿蒙漢三族精兵共一百萬,雖然都是上馬為兵下馬為民的半民兵性質,但由於當地民風彪悍,在冷兵器年代,戰鬥力絲毫不比大明朝那些專業的兵戶弱。
從此,大明朝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守,而大清國由戰略防守改為戰略進攻,雙方經過了一百多年的交鋒終於改變了相持形式。
這一日,正是崇禎十五年,春三月,祝錫吉上金鑾殿,向皇太極啟奏:「我聽聞當初明朝天啟皇帝病逝,新登基的崇禎帝不滿艾誠凌把持朝政,又聯繫當年破敗的楊家人奪權,把個大明朝堂弄得烏煙瘴氣,又因連年災害,地震洪水,氣候變冷,使得中原大地,起義軍遍地叢生。」
略頓了下,他又接著說:「我大清這些年來風調雨順,國泰民康,東北大地,龍興之所,神佛保佑,連年豐收,災害不生,百姓安居樂業,可謂一派盛世,然現如今帝星在此,明主降生,天命所歸,焉能得讓朱家小兒竊得國器?此大明天數將盡,我夜觀星象,朱明僅剩一年氣運,不過苟延殘喘而已!」
「遂請奮起三族將士,整頓兵馬,興龍駕雄師,入主中原,上應天命,下順黎民,解中原百姓災禍之苦,消九州大地變革之災,可擇日出師,恭行天罰,則社稷幸甚!百姓幸甚!乞賜詳示施行,謹具表以聞!」
此時皇太極已經是病入膏肓,身體虛弱之極,他詢問左右,此時朝中大權為祝錫吉獨攬,連多爾袞也得來抱他的大腿,那些什麼關外三佛、各路神仙論道行都比祝錫吉高,但掄起政治手腕疊成堆也趕不上,文武百官誰也不敢說祝錫吉一個不字。
聽見皇上詢問,百官紛紛表示力挺,皇太極立即批准,擇黃道吉日金台拜將,令大軍出征。
夜裡,祝錫吉獨自一個人在屋內,利用封神之人特殊的聯繫查看遠在峨嵋山上的封神榜,此時榜中已經有一小部分星位亮起,一閃一閃,頗為神秘,祝錫吉運指掐算,忽然臉色一變,張口朝榜中噴了一道仙氣,隨後便看到封神榜上面似乎有了一個影子,就好像兩張不同空間裡的封神榜重疊一般。
祝錫吉大惑不解,又默運玄功,掐算良久,忽然嘆了口氣,仰天道:「莫非真的有人能夠逆天改命麼?如若不然,這星斗跳躍時空,精氣外移之事又是從何而來?」
隨即仰天笑道:「鴻鈞啊鴻鈞,當初你把我們這些人從幾百年後遷來,就是為了不破壞原有的天數平衡,不過這些被人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你卻只能幹生氣沒咒念,果然還真的是有那一線天機啊,嘖嘖,這賈筱煜還真是高人吶,高到讓人仰望……」
祝錫吉根據封神榜內的星線推算出黃道吉日,命諸葛警我、申屠宏前往關外監造將台,不一日,將台完工,祝錫吉與眾將前往,皇太極攜諸子隨軍親臨。
且說到了這日,晴空萬里,天如藍鏡,按照選定的吉時,山中禮炮轟鳴,祝錫吉身穿大紅袍,外披金盔金甲,登上將台。
有七星真君明罡(由書友「鬱悶∮逍遙」友情出演)宣讀祭天祝文,之後皇太極登台,將元帥印劍交到祝錫吉手中,任命他為大清國天下兵馬大元帥。
祝錫吉先說了一通起兵的重要性和正義性,然後宣布軍規、軍法,一系列的禮節,因其繁瑣,略去不表。
之後祝錫吉離開將台,往鹿鼎山南趕來,有諸葛警我、笑和尚等諸般門人前來迎接,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