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元 第550、551節 物價飛漲,改革幣制
說起東南的公田,倒是有一樁歷史公案,說起來很有意思。
南宋晚期,大地主大官僚(貴勢階層)爭相兼併土地,導致南宋國庫收入銳減,不足以應付軍費抵抗蒙元。
宋朝本來有大量的公田,但多年售賣下來,到宋末公田已盡,田土多半集中在「貴勢」手中。
趙宋沒了公田,一下子就陷入財政危機。
於是權臣賈似道大刀闊斧的推行了「公田法」,通過發行紙幣和度牒(沒錯,就是度牒)的方式,用紙幣和度牒強行購買「貴勢」超出品級規定之外的田地。
賈似道企圖通過公田法,重建大宋王朝的公田儲備,增加國庫收入。
賈似道的公田法首先在最富裕,土地壟斷最嚴重的平江(蘇州),嘉興等六郡推行,第一階段即強買三百五十萬畝。
這就是所謂的公田法。也就是所謂的「景定變法」中最重要的舉措。
然而,此舉遭到地主豪強的抵制,他們勾結地方官吏,隱瞞田畝數目,並將政府強買的田土轉嫁給中下地主和富農。
如此一來,宋王朝的危機不但沒有緩解,反而激化了社會矛盾。
「景定變法」失敗,意味著宋朝通過變法改良的道路被堵死。作為改革者的賈似道也「身敗名裂」。
李洛後世賣過賈似道的《促織經》,他了解過賈似道,覺得此人多半是被黑了,應該不會那麼不堪,起碼比史彌遠,丁大全之輩強的多。
所謂蓋棺定論,而賈似道死去七百餘年,後世仍然褒貶不一。
如果此事到此為止,也不算多有趣,最多是讓李洛總結點教訓。
有趣的是,隨著南宋被蒙元攻滅,賈似道好不容易強買的上千萬畝公田,全部便宜了忽必烈。南宋公田,成了元朝江浙官田的大頭。
忽必烈拿到這麼多公田,剛好可以在不侵犯士紳豪強的前提下,也有大量田土用來賞賜將士,功臣。真真占了一個大大的便宜。
而現在,這些田土全部掌握的李洛手裡,讓他也占了一個大大的便宜。
可以說,唐國大半的田土,都已經掌握在唐廷手裡。這為均田令提供了條件。
「以各縣域公田,扣除職田之後,分授該縣無田少田者,無論男女老幼,以口均分。田以肥瘠分為上田,中田,下田。一畝上田等同中田畝半,下田兩畝。」
「一郡之內,各縣人口田土有多寡之分。是以著各地郡守,以郡為域,遷移百姓,以多均寡。人多地狹之縣,可遷移至地廣人稀之縣……」
李洛這個做法,就是打破國人重遷的習慣,讓人口和土地資源均衡起來,將人均田畝少的地區人口,遷往人均田畝多的地區。不要出現一個縣地少人多,而另一個縣地廣人稀的局面,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資源。
他計劃先以縣為單位,後以郡為單位,最後以州為單位,慢慢擴散人口遷移,緩解人口地區失衡的情況。
「各以縣域人口田畝為基,每人授田三到五畝。五口之家,以挾田二十畝為善,每三年,核准口數,重新劃定田畝…」
李洛按照五口之家二十畝田為參考推行均田令,比隋唐時期的一戶挾百畝看似小氣多了,其實不然。
因為此時的耕作技術早就不是隋唐時的粗放式耕種了,深耕細作之下,畝產大大增加,人均耕種數量也降低了。一家二十畝田,不勤快都種不完。加上東南田肥,人均幾畝田足夠完稅之後略有盈餘了。
只是今年一直打仗錯過了農時,大規模的打糧起碼也要等到明年夏季,這個過度期需要大量的賑濟糧。好在唐國的糧食儲備很多,基本上可以應對,避免了人大量人口餓死。
終於,冗長的《定國是詔》宣讀完畢。
但,仍然沒有結束,接下來,又是一份改革科舉和重開科舉的詔書。這是李洛送給東南寒士的大禮包。
詔曰:「國家掄才大典,名器之重,社稷之本也。王以明道治天下,故以明道權衡天下英才…所謂明道者,明天道,明人道,明臣道,知廉恥,知民心,知善惡…」
「明道者,必知文史以為鑑,必知算術以知數,必習騎射以強身,必知稼穡以勸農……此即為明道也。」
此言一出,一些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