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 879章 品《維摩詰經》(37)

更新:07-08 02:09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軍事小說

    「一切法亦如也」,不動不搖,求的造的如如不動,它本來是不動而如如,好像來了而沒有來,你活了二三十年,覺得只像是昨天的事,一切諸法皆如昨夢,皆了不可得。

    「眾聖賢亦如也」,觀世音菩薩、孔子、耶穌、釋迦牟尼佛一切聖賢亦如也,好像來過了,在哪裡呢?如去亦如來。

    「至於彌勒亦如也。」就是彌勒你也如也,你覺得存在嗎?只像水上浮萍飄一下,在歷史宇宙中一彈指就過去了。

    「若彌勒得受記者,一切眾生、亦應受記。」如果彌勒你受記了,未來成佛,我告訴你,一切眾生也應該受記,也都成佛!如果我是彌勒,就會反駁維摩居士說,「這當然如此!十方三世佛早就給眾生授記了,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嘛!」

    維摩居士繼續說,「所以者何?」什麼理由?

    「夫如者,不二不異。」你看他專門在「如」上面做文章。什麼叫如?不二法門,不二就是一,不異就是沒有變,沒有二樣。如來的「如」字你懂了,幾萬年的宇宙就是一時,沒有時間空間的差別。

    你今天證得菩提了,就同過去佛未來佛一樣,等無差別,他悟的是這個,你悟的也是這個。

    「若彌勒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一切眾生皆亦應得。」如果彌勒你大徹大悟了,一切眾生也應該都大徹大悟,個個是佛。

    「所以者何?」什麼理由?

    「一切眾生,即菩提相。」菩提不是你串成念珠的菩提子,菩提者覺悟也。我們本身就是大徹大悟,就是道,但是道的相分,不是見分,所以有各人不同的相貌,都是道變出來的現象。

    能變一切相貌的是菩提自性,但誰也沒有迷過,哪一個不悟啊!哼!可惜你彌勒不悟。

    這好像當年有和尚問我為什麼不出家,我說我從來也沒入過家,從哪裡出啊?一出一入只是眾生自己的分別而已。

    「若彌勒得滅度者,一切眾生亦當滅度。」如果彌勒你將來得了涅盤,一切眾生同你一樣,也可以得涅盤。

    「所以者何?諸佛知一切眾生,畢竟寂滅,即涅盤相,不復更滅。」

    注意哦!真正佛法在哪裡?

    涅盤是這個道的果,你現在正在涅盤中而不知啊!一念不生全體現,萬念皆生也全體現,現有的現量境就是這一點境。

    一切眾生從出生到現在,本來是不生不死的在寂滅中,哪裡還要求一個涅盤滅度呢?學佛求道最後的果位是證得涅盤。

    涅盤很難翻譯正確,所以不翻,普通解釋成圓寂、滅度或寂滅都不全對,都只是片面的。譬如極樂世界,極樂、光明、清淨也都是涅盤境界。

    涅盤是本來清淨,本來至善至美不生不滅的,其中包括的意義太多了。


    如果翻成中文的圓寂、滅度或寂滅,結果我們就把人死掉,當作涅盤。

    死是生死,不算涅盤。人死了,自性沒有死啊!《心經》上說:「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就是涅盤。

    「是故,彌勒!無以此法誘諸天子,實無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亦無退者。」維摩居士就罵彌勒,你在這裡給天人說什麼法啊!真正的佛法不可說不可說,個個都是佛,你不要在這裡誘騙天人了,你勸他們發大乘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但是實在無心可發,一切眾生此心本是大乘心,心性之體本來不生不滅,哪有退掉道心的人?

    但是我補充一點,他這是講心性的體,至於我們這些眾生,並沒有證得心性之體的,就不要吹了。

    發心是佛教的名詞,悟道了才真叫發心,是發明心地,不是叫你出兩個錢,那個是發的出錢心。

    真正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發明自己的心地,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

    講到這裡,我特別要插進來一個話題,你們平常學習或是聽修證方面的課程,像是禪觀、唯識,這些修證成佛的功夫是如此之難,為什麼《維摩詰經》說得那麼容易,大家也覺得一看就懂了?首先要注意這個問題,不然都搞錯了。

    《維摩詰經》所講的都是第一義,用現代話講,是形而上道最高的一種,等於是禪宗所講的頓悟成佛法門。

    在這部經里,佛的十大弟子,都已成就了阿羅漢果位的,他們還都受維摩居士的訓斥,挨了罵,道理在哪裡?是見地的問題。

    我們學佛有見惑和思惑的問題,思惑是思想的結使,是障礙迷惑我們的,有貪、嗔、痴、慢、疑。

    這種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礙是靠做功夫修持,漸修而斷的。

    見惑有身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邪見,就是見解上、理上不透徹,不是修所能斷的,是要靠慧來斷。

    不是你功夫修得好,佛念了多少,打坐坐了一萬劫,只有智慧、見地不到,是沒有用的,所以見思二惑怎麼才能斷除,要搞清楚。

    有的人功夫修得很好,學佛也學得很誠懇,都很對,但是不能算他悟了,因為見惑沒有斷,智慧沒有成就,就不可能證到菩提。

    思惑靠修所斷的,雖然有功德有善行有禪定。縱然修到四禪八定,境界之好,當然是很不簡單了,但是並未究竟超越三界;再進一層來說,修到現生小乘阿羅漢入滅盡定,幾乎是超出了三界,但還非究竟,最後還要迴轉過來,回身向大乘再學。

    所以大乘的經典,像《金剛經》《楞嚴經》《法華經》《維摩詰經》《華嚴經》,等等,多半的記載是偏向於見地方面的事。

    見地要高是可以,但我們是根本還沒有登地,一點修持成就也沒有的凡夫,就是所謂博地的凡夫。

    地就好像是一層一層的樓,要想進入菩薩地,聽了這個佛法很簡單,好像都理解了,然而思惑的貪、嗔、痴、慢、疑結使根根,一點沒動搖,那是一點用都沒有,依舊在六道輪迴打滾。

    甚至更慘的,有狂見而沒有真修持,見所斷的沒有到,不要談修所斷。

    即使你三藏十二部都背得出,生死來的時候也抵不住!那種四大分離


https://sgm.ehxl.net/%E8%90%BD%E9%9A%BE%E6%83%85%E7%BC%98-186254/480.html
相關:    斗破蒼穹之無上之境  遮天  百鍊飛升錄  錦上添香  
搜"落難情緣"
360搜"落難情緣"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