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佑明 第二百二十六章 開始剝削全球
更新:07-19 09:57 作者:楓渡清江 分類:軍事小說
「給內庫一百五十萬兩作為金花賞銀是不夠的,接下來征倭在即,得多留一百五十萬兩,為將來征倭之賞銀準備;」闌
「剩下的近五百萬兩銀子,也不可盡留於太倉。」
「度支司要同皇家研究院根據算籌知識,再拆分出一筆銀子來,作為採辦各類物資以抑物價之用,而免小民因天災人禍的影響,導致荒年賣兒鬻女,豐年又谷賤而多爛於倉中而不能變為銀;內庫到時候也會出一筆銀子,合資墾荒屯田和設官營鋪子平準物價。如豐年購糧賣於海外,換鐵礦等回國,災年就於海外購糧回國。」
「總之,白銀只放在太倉,他就只能是銀子,得多想辦法,多買些利國利民的實在東西回來,哪怕去外番的田地人口也行。」
「朝廷不能學土財主只把銀子埋在土裡的方式不讓銀子流動起來,只想著傳之於子孫,得利用往聖之學、天下賢才之能,將銀子作為換取留之於子孫更有價值的工具,如興教育使天下皆習漢禮,識王化,而減少胡虜之害;亦如強水利農桑,使水旱從人,人人豐衣足食,而綿延太平於萬世。」
「不只是銀子,還有京師各大倉的糧食,綿延數里的上百大糧倉,只讓其豐盈是不夠的,得讓其流動起來,一些陳糧,內閣和戶部要拿出處理的章程。」
朱翊鈞這時繼續安排了起來。
王國光、張學顏等公卿聽後皆驚訝地瞅了張居正一眼。闌
張居正倒是未露出驚訝之色,也沒理會其他公卿們的目光,只在這時認真說道:
「陛下雖不欲國帑積倉,不能利民,但恐雖使官營鋪子平準物價的目的達到,卻會使官營鋪子只見虧損不見盈利。」
朱翊鈞知道張居正會這麼說,因為這種手段在華夏歷史上的確已不新鮮,漢朝與宋朝都這麼做過,大臣們也不是不知道,只要讀過史書就會知道,朝廷直接參與商業經營的弊端。
但朱翊鈞是真的不希望只有一堆白銀放在國庫,然後日削月割的消耗下去,且等到越來越的白銀湧入後導致通脹出現。
所以,朱翊鈞也早有自己的應對之辭,便道:「那也比被無故漂沒要強,至少能有個平抑物價的功能。」
「但恐吏治大壞後,不但未能平抑物價,反而有負責官營的官僚與豪強富賈勾結,囤積居奇,反而推高物價,乃至不惜以虧損官帑的方式,故意壓低物價,以打擊小商小販,使小商販破產,而又讓豪強富賈得以以低價購進物資,而售於他地,大賺其利,進而加劇財貨上的兼併!」
「另外,大量銀子流通起來,也恐因天下之商品貨物不足導致米價鹽價等騰貴,故只怕暫時要流動也只能先流動一小部分銀子。」闌
已回京的申時行這時也跟著反駁起來,作為富商出身的他,明顯也對政府干預經濟的行為表達自己的隱憂。
朱翊鈞笑了笑,沒有生氣,只暗嘆自己的執政大臣的確都不是簡單之輩,對經濟和人性的了解也很清楚。
所以,朱翊鈞也就點首說:「倒也有理,對於如何避免朝廷直接經營的弊端,那若改為只在國外官營,國內朝廷只投錢,不參與經營如何?」
「即只派有司官吏從海外購糧購礦石回國,存於國帑,或售於大賈,即便虧損,也至少還是將銀子換成了其他有用之物。」
「而至於銀子不能一下子讓其大量流通起來,這個也是需要考慮的,可以一開始只讓小部分銀子以大明銀元的方式流通起來,具體先流通多少,度支司根據皇家研究院的算籌結果來酌情核定。」
「總之,把朝廷準備用來花掉的銀子以銀元的方式,主要用來在海外多加採辦糧食、礦石等物質進入國內。」
張學顏這時則先說了起來:「陛下聖明,如此明顯可為,朝廷官府宜奪利於外,不宜奪利於內。誰要想用各種見不得人的手段賺走國帑,就自己先出去了再說!」闌
「這樣做的確更為妥當,只是臣認為,朝廷若真要如此,當明詔在開海通商之地,只准以我大明銀元交易,令各國需通過經商之利自存我大明銀元,乃至將來,最好直接以紙幣為大明銀元,這樣即便我大明吏治不振,巨蠹窮民,也能移禍於他國。」
王國光也跟著說了起來。
申時行看了王國光和申時行二人一眼,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