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真相集 第四十五集 六卿相攻
更新:10-15 06:00 作者:背砍刀詩人 分類:軍事小說
宋都西門,會盟台。
華元主盟,請晉、楚二國使者共同登台歃血,並宣盟約道:
凡晉、楚無相加戎,好惡同之,同恤災危,備救凶患。若有害楚,則晉伐之;在晉,楚亦如之。交贄往來,道路無壅;謀其不協,而討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墜其師,無克胙國!
此為晉、楚百年相爭以來,初次弭兵之盟。
晉楚西門盟會之後,晉厲公復欲和於諸侯,尤其極願重修秦晉之好。
便屢次遣使前往雍都,與秦桓公約於令狐會盟。
秦桓公眼見晉國滅狄,勢力強盛,不敢違拗。晉厲公先到令狐,秦桓公卻心懷疑忌,不肯渡河,止於黃河西岸王城。兩國只好遣使往返於令狐和王城之間,訂立盟約。
晉厲公剛回晉國,秦侯便背叛盟約,勾結翟狄攻晉邊境。厲公大怒,派兵迎敵,次年秋大敗狄人於交剛。三年四月,晉厲公派大夫呂相責秦背盟,其後更聯合齊、魯、宋、衛、鄭、曹、邾、滕等國,討伐秦國。戰於麻隧,大敗秦軍,俘其大將成差。
畫外音:麻隧之戰後,晉國免除後顧之憂,勢力更盛,中原諸國復為晉國之屬。晉國亦由此迫使秦、狄、齊三強臣服,解除南進後顧之憂。楚國早在崤之戰後便與秦國結盟,以共抗晉國,此番麻隧之戰未按盟約援秦,便即陷入被動孤立之境。
麻隧戰後次年,鄭國興兵攻打許國,攻入許都外城,許國被迫割地求和。
楚王聞說許國被侵,起兵攻打鄭國,兵至暴隧。繼又伐衛,兵至首止。於是鄭國背晉盟楚,並派子罕率兵攻宋,敗宋軍於汋陂、汋陵。
晉厲公得知鄭國叛晉投楚,不由大怒,議於群臣,如何行止。
執政欒書奏道:晉四世為伯,不失諸侯,伐之可也。
晉厲公:善哉!便命你欒書為帥,三軍並發,出車六百乘,五月渡河。
欒書:未知是哪三軍,皆以何人為將?
晉厲公:中軍正將欒書,以士燮為佐;上軍正將郤錡,以荀偃為佐;新軍正將郤犨,以郤至為佐。使魏錡、欒鍼等諸將隨征,衛護國君御營。下軍正將韓厥及下軍佐荀罃留守國內,催督運送軍需,以保前方作戰糧草輜重。
欒書:主公用兵如神,臣等如命。
於是祭旗誓師,三軍齊出,渡河南下。
鄭成公聞說晉兵大至,明知不敵,便欲出降。
大夫姚鉤耳出諫:主公不可。鄭地位於晉楚之間,宜擇其強者而事之,豈可朝楚暮晉,歲歲受兵?依臣之見,莫如求救於楚,共破晉兵,則可保數年之安。
成公從之,遂遣鉤耳往楚求救。鉤耳奉命赴楚,遞呈國書,涕泣請援,哀不自勝。楚共王覽書,復聞鉤耳之請,因恨鄭伯易於反覆,不欲往救。
公子側進言:鄭人不忍背楚,是以求我。大王前不救齊,今又拒鄭,是絕歸附者之望也。臣願保王駕前往,克日奏功,再復莊王霸業!
共王聞說復興霸業之語,不由大悅:便依卿論,就此發兵。鄭使,晉國共發幾軍?
姚鉤耳:聞說是晉侯親征,欒書為帥,共發三軍之眾。
楚共王:既是如此,我發四軍,必勝晉師。
公子側:未知是哪四軍?
楚共王:此四軍者,便是你公子側(字子反)為中軍元帥,令尹公子嬰齊(字子重)為左軍;右尹公子壬夫(字子革),獨將右軍。寡人自統親軍兩廣,左廣彭名駕車,潘黨為右;右廣許偃駕車,養繇基為右。共戰車八百乘,步卒三萬,你道如何?
公子側:堪與晉軍勢均力敵,不相上下。復有鄭軍相助,此戰必勝!
楚共王大笑,遂命祭旗誓師出兵。
前至鄭國境內,鄭成公率軍來迎,石首駕車,唐苟為右。
早有人報至晉營,晉厲公乃升帳聚將,計議迎敵之策。當時欒書雖為中軍元帥,只因厲公親掌三軍,且又寵信上軍元帥郤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