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真相集 第十四集 群雄歸唐
更新:11-27 20:18 作者:背砍刀詩人 分類:軍事小說
張善相被俘,押送洛陽處斬,至死罵不絕口。
唐高祖聞知張善相寧死不屈,感嘆道:我曾虧待張善相,張善相卻未辜負於我。
於是追封張善相為襄城郡公,並使其子襲爵。
唐武德二年二月,唐高祖派遣鴻臚少卿張俟德到涼州,冊拜李軌為涼州總管,封涼王。張俟德到達涼州,宣布唐帝旨意。李軌召集群臣,議論是否接受唐封。
大臣曹珍勸道:以大王雄武,何必寄食於人?不如與唐主共逐天下。
李軌深以為然,便遣尚書左丞鄧曉前往長安,致唐高祖李淵國書,自稱「皇從弟大涼皇帝臣軌」,而不接受唐朝所賜官爵。由是阻兵恃險,連結吐谷渾以及突厥,共抗唐朝。
唐高祖李淵大怒,扣留鄧曉,討論興師西征之事。
李軌親信大將安修仁兄名安興貴,時在長安為官,乃向唐高祖請奏:陛下不須用兵。臣請回河西勸說李軌,如不能勸其歸降,臣將與弟安修仁共謀,就而執殺之。
唐高祖覽奏甚喜,詔許從之。
安興貴由是回到武威,聲稱是遭戰亂被困長安,今罹千難萬險,方得逃回故鄉。安修仁報於涼王,李軌深信不疑,遂任命安興貴為左右衛大將軍,兄弟二人同掌大涼國兵權。
安興貴擇機遊說李軌,勸其降唐,而李軌自恃兵馬強壯,且距中原萬里之遙,唐朝奈何自己不得,故對安興貴建議不予理睬。
安興貴勸降無效,便與弟安修仁密謀勾結胡兵,攻打涼州。
胡兵果至,李軌率眾出戰失利,退保城池。部眾本對李軌不滿,此時見其勢窘,遂爭相投奔安氏兄弟。李軌絕望,攜同妻子登上玉女台,飲酒相別,然後出降。
安興貴將李軌押送長安。唐高祖詔命處死李軌及其弟子,同時重賞安氏兄弟,封安興貴為右武侯大將軍、上柱國、涼國公;安修仁為左武侯大將軍、申國公。
時有離石胡人劉龍兒擁兵數萬,自稱劉王,冊立子劉季真為太子。後被唐朝虎賁郎將梁德襲殺,劉季真與弟劉六兒起兵報仇,與定揚可汗劉武周聯手攻克石州,殺死刺史王儉。
劉季真於是自稱突利可汗,任命劉六兒為拓定王。到武德二年五月,劉六兒因聞說涼王李軌被殺,不由大為恐懼,於是說服兄長劉季真,主動降唐。
唐高祖任命劉六兒為嵐州總管,劉季真為石州總管,並賜姓李氏,封為彭山郡王。劉季真降唐之後,與宋金剛戰於澮州,未分勝負,於是再次說反劉六兒,並聯合劉武周反唐。
秦王李世民聞說劉六兒降而復反,襲而殺之,劉季真投奔劉武周部將高滿政,不久被其所殺,將首級送至長安。
劉季真及劉六兒兄弟一路反王,最後落此下場,按下不提。
武德二年,魏州總管元寶藏歸唐,在聊城附近俘獲隋朝吏部尚書楊恭仁,送往長安。
字幕:楊恭仁本名楊綸,後改名楊溫,字恭仁,弘農華陰人,隋朝觀德王楊雄之子。
楊恭仁清正廉潔,曉暢軍事。初仕隋朝,拜吏部侍郎,封成安郡公,參與平定楊玄感叛亂。出為河南道大使,鎮壓農民起義,兵敗之後,逃歸江都。
江都之變後,楊恭仁遷任吏部尚書,隨宇文化及逃往魏縣及聊城,今被元寶藏所擒。
唐高祖與楊恭仁有舊交,立即赦免其罪,並任命其為黃門侍郎。因知楊恭仁熟悉邊境戰事,掌握羌、胡等族情況,通曉少數民族語言。因此拜為涼州總管,使其安撫河西。
吐谷渾伏允可汗之子名順,隋末時入質長安,又從隋煬帝巡遊江都;其後宇文化及弒帝自立,吐谷順復從江都回到長安,後歸於唐朝。
高祖李淵於是派楊恭仁與吐谷渾部落聯繫,答應使伏允可汗,只要其肯與唐朝聯手共伐西涼,便放其子率部返回吐谷渾舊地。
伏允大喜,當即起兵進攻涼王李軌,且多次派遣使節入貢唐朝。及李軌被押送長安,唐高祖遂遣軍護送吐谷順返回故國,使其父子再次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