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聖先師 聖人之道,立功立德立言
「哀家,要讓杜預成為萬世師表!」
林如海心中苦笑。
太后之所以如此殷勤,厚待杜預,說到底還不是為了拉攏杜預、為了收復兩京?
她只是下了兩道旨意,輕飄飄一句話,卻把杜預抬到了「道德楷模」「忠臣典範」「萬世師表」境界,卻是一種最廉價的捧殺啊。
你杜預不是萬世師表?
你杜預不是忠臣典範?
那好。你還好意思擁兵自重?割地自立嗎?
你還好意思霸占兩京,不還給大唐朝廷嗎?
這簡直比後世老闆,最不值錢的獎勵就是口頭表揚、獎狀表彰。
一張獎狀,幾分錢。
一句表揚,不要錢。
卻能換來社畜感激涕零、肝腦塗地,這種不是最便宜、最廉價?
林如海雖然洞若觀火,但卻不敢說破。
他只能含糊答應下來:「太后請放心。茲事體大,老臣既為大唐宰輔,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自然要為朝廷分憂。老臣這就寫信給女婿杜預,探聽他口風,何時歸還長安洛陽,讓朝廷還於舊都?」
太后欣然笑道:「畢竟是宰輔,老成謀國,哀家沒有看錯人。你去吧。」
林如海退後而去。
太后卻又叫住他,沉聲認真道:「古來,都有功高震主、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說法。想必,杜預身邊也有不少人,看重了他的實力、勢力和權力,以此慫恿他擁兵自重。哀家願意賜下免死金券,立下鐵券丹書,杜預與國與社稷有擎天保駕大功,哀
家絕不做那沒見識的絕戶之事。君臣不相負也!」
林如海感激點頭。
太后卻話鋒一轉:「不過,杜預為大唐連月激戰,立下的功勞太大了,哀家又聽說,他中了赤朮的黑箭,身中奇毒,傷勢不輕。而我唐軍連續作戰,雖然收復兩京,卻早已筋疲力盡,強弩之末,其勢不能穿魯鎬也。」
「而蒙元帝國深度介入,與我大唐事實上交戰。鐵木真長子赤朮都被杜愛卿斬殺,以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也絕不會忍氣吞聲,哀家只怕繼續北伐,會引來蒙元帝國的主力南下。」
太后面有憂色,沉聲道:「朝廷中,早有人建議——當暫時罷兵,休養生息,收復兩京,養精蓄銳後,再找機會收復河北。」
「功勞再大,也要分潤他人一些。免得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我大唐並非沒有名將,哀家準備派武親王李泌,為主帥,統領唐軍主力北上,鎮守洛陽,武士彠為副帥,統領荊州水軍協助。
她笑了笑:「至於杜愛卿,就讓他交出兵權,安心修養即可。我大唐暫時不再出兵北伐。」
林如海面色沉鬱而去。
回到家中,他沒吃晚飯,將自己關在書房中。
林如海面色又喜又憂,百感交集。
喜的是杜預又又又打贏了一場大勝仗,為大唐奪回神都洛陽,連朝廷都不得不正視他的實力和貢獻。自己身為老丈人都雞犬升天,被他帶飛入閣,實現了人生夢想。
憂的是
杜預如今實力太強、功高震主,太后如此忌憚,便是說明了問題。
他深知,抬得高,摔得重。
今日太后如何抬舉他,恩遇他,來日若達不成目的,他下場便會比過去邊緣化更慘烈。
但這些個人際遇,他已經不太在乎。
他擔心的,是杜預和林星河的命運。
杜預如今掌握了長安、洛陽,更有天下人望,萬民期待、億兆敬仰、登高一呼,天下百應。
若他真有心要成就帝王霸業,只怕以杜預眼下實力,已然足夠。畢竟,他不光有長安洛陽,更有大秦、大楚等國支持,要封疆裂土,絕非不可想像的難事。
林如海心中忐忑,給杜預寫了一封信。
信中他詳細列舉了朝廷對杜預態度變化——皇帝失心瘋了,太后和內閣暫代朝政。
太后準備主動停止北伐,休養生息,消化兩京後,再做打算。
然後,這位老泰山小心翼翼詢問杜預,是否有歸還兩京之意?他甚至主動建議,不要一步到位,歸還兩京,要預留後手。
杜預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