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二百三十三節征糧的學問
測試廣告1 接下來的幾分鐘裡,他對陳明剛進行了一番詆毀――嚴格的說不算詆毀,只不過是實話實說而已。筆神閣 bishenge.com看得出,這戶房的書辦這幾年來和王師爺並不相得益彰。
王兆敏不知道他的話是被錄音的――當然他也沒這個意識――政治保衛總署對這種土著之間的互相揭發的材料極有興趣。有時候幾個字,一句話,會帶出很多有用的訊息。
鄔徳認真得聽了好一會之後,才用一種很是為難的語氣說道:「王師爺這麼說未嘗不是,只是我們在臨高地脈生疏,不藉助於這樣的人,怕是待不下去」
王兆敏想要不是出了這許多的「漢jian」,幫你們幹活打仗,你們是肯定待不下去的。不過這話只好在肚子裡說,不過髡賊真是狡猾,這說話的意思,顯然是要自己先開口提條件。
王兆敏把和吳明晉商量好的條件提了出來:穿越眾在開始徵收秋糧的時候,以百仞村的名義,主動向縣衙繳糧交稅,納稅面積為五百畝水田,每畝不分肥瘦田,一律起科為糙米三斗五升,遼餉九厘。人丁錢每人三百文,按照百仞村登記的戶籍大約五十人徵收。
作為回報,王兆敏許諾,秋糧額定一石就多附征一斗二升五合的「耗米」,這筆收入全部交給穿越集團。大約就是一千石糧食。至於穿越集團自行收繳的「合理負擔」,縣衙不加干涉,他們願意怎麼征就怎麼徵收――實際上就算想干涉也干涉不了。
鄔徳算計了下,按照這個條件,扣除繳納的賦稅他們實際的收入大約在七八百石米左右,屬於基本上不花任何心思就能得到純收入。
不過,這和他們的目的不同:穿越集團現在並不稀罕這點米――不算臨高的倉庫里,僅僅越南的糧倉里,他們還有七八千石的糙米沒有啟運,要再添購幾千石也是小事一樁。
穿越集團是準備以此為契機,打破數百年來即混亂又弊病叢生的明代稅賦制度,建立高效有序的稅收體系,從而對臨高的縣政進行滲透控制,換句話說,是準備把臨高當做新行政管理體系下的試驗田。為了這個目的,穿越集團是準備花大代價的,哪裡是區區一千石米可以打發的。
鄔徳並不答話,卻問:「王師爺,這秋糧徵收的道道,我們還真是一竅不通,您能不能給我們解說解說?」
王兆敏道:「這有何難?只是其中的花樣弊病,說起來,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敬請賜教!」
反正閒來無事,看這位鄔首長的意思,並沒有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感覺。事情大約還有得談。為了取信於澳洲人,王兆敏便把征糧中的種種弊政和花樣揀了些說給鄔徳聽。
「其實在下本是刑名出身。」王兆敏道,「不過,也學過錢糧,一般的小縣的錢糧也應付得來。」
但凡縣令上任,刑名,錢糧兩位師爺是最重要。前者協助縣令審理刑事案件。後者專門協同東家辦理錢糧奏銷、地丁人口、門牌清冊、田地丈量、開倉賑濟、雜稅徵收這一類業務。特長是不僅諳熟這方面的種種門道,而且jing於書算。
王兆敏的本行是刑名,但是他的學藝不jing,一直混不到好的東家――大多是些在偏僻小縣裡打轉的舉人老爺或者「同進士」。小縣城人口少,打官司的自然也少,分請兩名師爺有點浪費,所以就又學了錢糧,雖說不甚jing通,但是一人身兼兩職,不僅自己多了一份收益,東家也少了一個人的開銷,皆大歡喜。
錢糧師爺的本事除了算盤上之外,還在於能了解情況,善於應付書辦。這是因為額徵錢糧地丁,戶部只問總數,不問細節,當地誰有多少田、多少地,座落何方,起科多少?只有縣衙里戶房的書辦才一清二楚。他們所憑藉的就是代代相傳的一本秘冊,稱為「魚鱗冊」。沒有這本冊子,天大的本事,也征不起錢糧。
魚麟冊本是公物,是zhengfu主持繪製修訂的,但是年深ri久,縣裡存檔的或湮滅或丟失,早就不知去向,zhengfu修訂的「公冊」,反而成了書辦的私產。不管是縣令還是錢糧師爺,要順順利利的辦下每年的夏秋兩賦的公事來,時常會為書辦所挾制。
一般來說,縣令上任之後,錢糧師爺就要去和戶房的書辦談條件,講斤兩,形成一個默契,勾結起來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