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本紅妝 第74章:裝不下去了
武當為內家之宗。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據明末清初黃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銘》,武當派為宋人張三丰所創。據說張三丰是北宋未年武當山的丹士(道士),徽宗召他入京,道遇賊人,夢中元帝授其拳法,次日張三丰孤身殺賊百餘人,遂創立內家拳派。
又有的傳說,說張三丰源出少林、精通少林精髓五拳十八式,將其統納於十段棉長拳之中,變戰鬥搏擊之法為禦敵防衛之法,風格遂與少林大為不同、因此別樹一幟、開創武當門派;又稱內家。十年功成,聲譽大振、又傳出太極、形意、八卦等支派。金庸的武俠《倚天屠龍記》寫到武當
開派、便採用了這種說法,說張三丰本名張君寶,為少林火工頭陀覺遠和尚的徒弟、師徒因違犯少林不准擅自學武的禁令,被趕了出來,後來他根據少林功法而變通,遂創武當派。
關於歷史上的張三丰其人,本名張全一,又名張君寶,三豐是他的道號,因為不修邊幅,又被稱作邋遢道人。關於他的生活年代,則是各有說法,有的稱他為宋人,有的稱他為金人,也有說他是元人、明人的。大概因為他在道教傳說中十分有名,這才被抬出來作了武當派的祖師爺。這種說法,顯然只是武當派為了神化自己,並非歷史的真實。
武當派的正式流傳,大約開始於明代。武當山雖在唐代就開始建造道觀,但真正的黃金時期卻是在明代。明成祖朱棣登基,推崇武當道教,調集民工30萬人;用了13年時間,在武當山修建了33處建築群,號稱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廟、十二祠、十二亭、三十九橋等,綿延140華里,建築格局均依經書上的真武修仙故事,由工部設計而成。至今武當山紫霄官正殿樑上仍有大明永樂十一年(1413)、十二年聖王御駕敕建的字跡。三天門絕壁上則有「一柱擎天」四個大字,蔚為壯觀。天柱峰頂太和宮又稱金殿,殿中供奉張三丰銅鑄鎏金坐像。武當道教的黃金時代從這時開始,武當的武術門派,也是在這個黃金時代中產生的。
據《王征南墓志銘》,最早傳授內家拳見於記載的是陝西人王宗、王宗傳溫州陳州同,到張松溪手裡遂蔚為大觀,張松溪,正德元年(1506)前後生於溫州,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左右卒於貴州玉屏。張松溪自稱得張三丰真傳,為武當派第三代傳人。他後來遊歷江猢,又得峨眉真傳,創立武當松溪派內家豢,武當派從此名聲大震。傳說曾有少林僧70人慕名而不服,上門挑戰,松溪袖手安坐,兀然不動,一僧忽從半空躍起,施展連環腿法,想要以少林絕技破其氣功。松溪仍是平心靜氣,只在少林僧攻勢將至的一霎那,微微側身抬手,少林僧便如斷線風箏般忽然失了去勢,飛出窗外,落在高樓之下。從此武當拳法,無人不服。張松溪之後,武當派人才濟濟。產生了一大批武林高手。
他們是:葉繼美、吳崑山、周雲泉、單思南、陣貞石、孫繼
嗟、李天目、徐岱嶽、余時仲,吳七郎、陳茂宏、盧紹歧、董扶輿、夏枝溪、柴元明、姚石門、僧耳、憎尾等人。
武當派的功法特點是強筋骨、運氣功。強調內功修練,講究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以短勝長,以慢擊快、以意運氣,以
氣運身,偏於陰柔,主呼吸,用短手,武當功法不主進攻,然而亦不可輕易侵犯。犯則立仆。
武當戰法策略是:凡搏人皆以其穴,死穴,暈穴,啞穴,一切如銅人圖法。(《王征南墓志銘》)其總的要求又包括在
「六路十段錦」當中。「六路」,的歌訣為:
佑通神臂最為高,斗門深鎖轉英蒙,
仙人立起朝天勢,撒出抱月不相饒,
揚鞭左右人難及,煞錐沖擄兩翅搖。
「十段錦」的歌訣為:
立起坐山虎勢,回身急步三追,
架起雙刀斂步,滾斫進退三回,
分身十字急三追,架刀斫歸營寨,
紐拳碾步勢如初,滾斫退歸原路,
入步韜隨前進,滾斫歸初飛步,
金雞獨立緊攀弓,坐馬四平兩顧。
武當功法,講究「練手者三十五、練步者十八」,又有所謂七十二跌、三十五掌、六路十八法、十二字、存心之五字等。
武當派的拳術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