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龍搖頭:「一年內平定黑山軍,三年內滅劉備、劉虞,四年內平定遼東、遼西,坐擁四州之地,否則為時已晚,黃河南邊的曹操和楚子謀,四年內必成大患。」
并州太原,太守胡馬大舉擴軍,為廉頗軍團提供儘可能多的士兵。
廉頗的統帥很高,可以加成的軍團數量不止十萬!
「河套平原是我的了。有了河套平原,每年產出大量的糧食和戰馬,東漢區誰能與我交鋒。」
領主胡馬準備向雁門郡進軍,爭奪河套平原。
河套平原是重要的產馬地。
遼西管子城,大雪紛飛,公孫瓚的軍隊被烏桓部落困在此地,長達二百餘日,士卒死傷大半,糧食將要耗盡。
城外至少有十萬烏桓騎兵,城中只有不到一萬士兵,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也損失不小。幸好烏桓騎兵不擅長攻城,所以公孫瓚才能堅持下來。
「劉玄德當初的告誡是對的,他沒有跟隨我前來討伐烏桓,逃過一劫。這樣下去,我會全軍覆沒。」
公孫瓚看到密密麻麻的烏桓騎兵,愁眉不展。他殺了太多烏桓騎兵,烏桓部落不會放過他。城內的糧食無法令他支持十日,士氣也在崩潰的邊緣。
突然,在地平線上,一隊打著遼西領主燕太子旗號的騎兵部隊出現,足足有上萬人。鐵蹄滾滾,揚起沙塵!
為首一員將領戴上了猙獰的鐵面具,率領浩浩蕩蕩的漢騎兵殺入十萬烏桓騎兵之中,手握大刀,斬一烏桓將領於馬下!
「這難道是……援軍?!所有將士,準備隨我出城殺光烏桓人!」
公孫瓚作為一員邊關悍將,對烏桓恨不得滅之而後快,見援軍到來,於是立即鼓勵城內的守軍,做拼死一搏!
不到萬人的守軍衝出,公孫瓚手持長矛,率領白馬義從率先出擊!
白馬義從裝備的是清一色的白馬,手持角弓,疾馳如飛,連射烏桓騎兵,後者應弦而倒!
狄青率領的遼西騎兵與公孫瓚的騎兵夾擊,十萬烏桓騎兵大敗,落荒而逃,燕太子、公孫瓚虜獲無數戰馬,其中還有不少放在關內會引起關內領主嫉妒的良馬。
公孫瓚得到燕太子支援,終於從重重包圍中脫困而出,決定與燕太子結為兄弟:「以後如果為兄成為幽州牧,一定會封賢弟為遼西太守。」
在不知不覺間,東漢區黃河以北地區的諸侯開始提前結盟,儘管還有大量的地盤沒有消化,各個集團間已經隱隱有爭鋒相對之意。
「劉備與幽州牧劉虞結盟了,劉虞令劉備防備袁紹、黑山軍、南匈奴和鮮卑!」
兩個北方的皇室宗親決定聯手,抗衡周圍的勢力。
「袁紹與魏郡太守趙龍結盟,抗衡劉備、劉虞、公孫瓚!」
「異人領主燕太子出兵協助被烏桓部落圍困的公孫瓚解圍,公孫瓚與之結拜交好,兩人聯手,遼西皆平,烏桓落荒而逃!」
「太原太守胡馬無動於衷,但他選擇加入哪一個陣營,可能會影響河北地區的格局!」
黃河以北,劉備-劉虞集團,袁紹-趙龍集團,公孫瓚-燕太子三大集團逐漸成型。
除了三大具有影響力的大集團以外,還有明關、胡馬等大領主沒有組成聯盟,因為他們對常遇春、廉頗有絕對的信心,即使不依靠聯盟的力量,他們作為獨立的領主,也可以稱霸遼東、并州。
「黃河以北已經出現軍事集團,黃河以南還是各自為戰。不,陶謙他們也算是軍事集團……」
楚天陸續聽聞黃河以北激烈的角逐,不由慶幸自己的領土不在黃河以北,否則楚天說不定會遭到三個軍事集團的圍攻。
以楚天現在的勢力,還真的無法擋住三大軍事集團圍攻。
楚天不時會注意東漢各州的角逐情況,因為獲勝者以後可能會是敵人,就是不知道哪一個勢力可以從激烈的黃河以北戰場倖存下來。
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時期,袁紹最終兼併公孫瓚,成為四州霸主。
現在看來未必了,每一個勢力都有與袁紹一較長短的資本,袁紹不可能再和歷史上一樣鋒芒畢露。
如果有必要,楚天也會考慮組建同盟,壓制曹操。
不過好像沒什麼領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