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新人指南 學界的進擊
2015年10月17日,山東師範大學網絡文學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山東師範大學隆重舉行,揭牌儀式由山東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國家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魏建主持。揭牌儀式後由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網絡文學研究會、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山東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國家重點學科和山東師範大學網絡文學研究中心共同舉辦「文化視域中的網絡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會上17k小說網創始人劉英從行業角度提出,應當推動從業界向學界的轉化,研究中心應成為兩者的交流平台,致力於網絡文學體系的建立、網絡文學史的書寫、對作家與編輯的培養。針對如何解決這一熱議問題,杭州師範大學的單小曦教授認為,建構讀者、作者、編者、學者四方主體的合作型批評,可能是一條符合中國網絡文學現實需要的批評路向。
以下是我現場發言稿:
學界的進擊——網絡文學主流化的最後一座天王山
網絡文學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有主流化和商業化兩大趨勢。
相比於突飛猛進的商業化乃至產業化進程,網文的主流化道路卻一直比較坎坷。這些年以來網絡文學受到社會上各種不公平待遇,一談到網絡文學,必然要談泥沙俱下,要談不出精品,甚至前兩年還有人放出來「垃圾論」,對網絡文學傷害巨大。
今年***主席提出來要「大力發展網絡文藝」,確實是給網絡文學定了調子,也給從業者以巨大的鼓勵,長期籠罩在網文主流化道路上最大的陰影沒有了,對我們來講,真正是艷陽高照,當然我們也要感謝中國作協及其他官方機構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網絡文學的主流是大眾文學,是類型文學,是通俗文學,它是一個文學場,也是一個名利場。我們不應諱言,也不應刻意避開不談商業化對網絡文學的巨大推動作用,不應迴避盛大文學、中文在線等業界商業公司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因為這不是做學問的態度,不是求真求實。
同樣,我們也不能忘記學界同仁在網文大發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歐陽友權、馬季老師等諸多網文研究大家在1999、2000年網文尚未成氣候時,就開始關注,並且十餘年以來一直給予網文鼎力支持。
正是因為業界與學界的共同努力,讀者、作者、編輯、評論家四大群體的合力齊進,才造就了網絡文學今時今日的地位。
在過去的十多年時間裡,業界一直在尋求建立自己的創作理論和批評體系,但最終的結果仍然是「三缺一」,理論批評、創作研究的工作主要由編輯代為完成,在座的有我多年的好友也是資深的編輯楊晨和謝思鵬,說實話,我們這塊工作完成的也不好。業界在評論體系上的缺失,導致了讀者、作者、編輯、評論家四大群體不能形成自洽的體系,不過對於剛開始批量入場的學界來說,因為天然的學院派教學相長傳統,卻恰恰可以做到「四大全補」。
我曾經刻意的探求過武俠小說大家金庸的主流化進程,說實話,金庸有今時今日的地位,學界同仁尤其是北大功不可沒。今天北大的邵燕君老師也在,她這幾年為網絡文學做的各種貢獻很大,尤其是她和莊庸老師帶北大的同學們對網文進行「入場式」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為業界和學界搭建了一條橋樑,也給我很大的啟發。
可以說,沒有學界的參與,網絡文學圈就缺一塊。
今天,山東師範大學成立了網絡文學研究中心,這個事情並不是一件小事,也不是一件孤立的事,它有可能帶來一個根本的變革:重塑大學的文學院教育。
我們現在的文學院教育很發達,基本大學都設置這個專業院系,下設有中文系,有新聞系,有文秘專業,有影視文學,有編輯出版等等,看起來蔚為大觀。
但這幾年我去了不少大學做落地活動,我發現我們現在的文學院教育存在著巨大的問題,最主要的是不接地氣。
好多學生喜歡的東西,老師們不關注,甚至是刻意貶低。老師們不睜眼看世界,不「入場」研究,都只講書本上的東西,只靠過去的經驗積累,對時興的當下的,看不上、看不起、看不懂。
做活動時,學生們經常問我的問題是具體而詳細的:網絡文學是什麼,網絡小說怎麼寫,怎樣看小說改編的熱播影視劇?
我說:這些你們老師不教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