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倫論 第四十四章、東方儒 理 家與西方哲學的差距
更新:12-13 18:17 作者:山高知寒 分類:都市小說
我把《經倫論》的章節推進到四十四章,並沒有得出經倫主張的最佳結論。一筆閣 www.yibige.com^筆神閣
.daoyouge.com
人類文明起始於智慧財富的傳播、複製與遺傳。我們用畢生的精力來探索某一項智慧財富的礦產資源,並尋找獲得財富的豐富的經驗,克服種種困難,尋找缺陷,彌補缺陷,尋找錯誤,更正錯誤,只是為得到高質量、高產量的礦藏。人類的文化產業就是如此發展的,無論是西方文明還是東方文明都是為一個目標努力探索,只為人類社會的文明發展找到最合適的理論思想,用以指導人們向更加文明的社會進軍。
現在我們繼續探討東方儒(理)家與西方哲學的差距,要想得到完善的結論,我們還得從理性與人性談起。
我們之所以對理性的概念記憶深刻,就在於理性是我們兩眼直觀的看到的東西,這就給我們留下真實的印象,而對於人腦海里想像空間的客入印象就現得非常模糊,不容易讓人牢記。但對於腦海里想像空間的這種客入印象,人卻都會有一種嚮往的傾向,也就是說現實存在的物質很容易讓人即時記憶,而靈魂里存在的思想卻是對未來世界的嚮往。
比如權力,人們通常會關注權力的直接影響,而不會在意權力使用的間接影響。而直接影響的正是儒家理學所關注的課題,而間接影響卻是哲學體系所探索的科目。這就是兩者的差距。
哲學一詞對中國人來說很新鮮,也就一百多年的歷史,舶來於日本漢語。但取意中國漢語哲則智慧之意,有哲博慧心之意。
哲學的本意是從人性出發,探索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所以哲學的命題說來很狹義,只限於人本。所以你會看到哲學的入口很狹窄,但進入了就是寬廣的世界了,哲學涉及到廣泛的有關人類的學問,包括政治學、經濟學、法學、心理學等等學科,但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了解人類自我,了解人類自己,尋找人類最強烈的意圖,探索人類最薄弱的意志,為人類尋找最適合人類應用的思想方法,用以改造人類,發展文明,創造最適宜人類生存的外部物質環境,建設最適意人類擁有的精神家園,造福人類,為人類謀福祉。
我是人,我來到這個世界是基於自然法理,我能夠成為人是在一個偶然的時機,發生的必然結果。
我來自哪裡?我來自浩瀚的宇宙。
我來到這個世界,我把靈魂寄託於主宰我命運的天神。
我既然成為存在,存在就是合理的。
我來自浩瀚的宇宙,帶著靈魂與精神而來,借用人的軀體,經歷人的行程。
我來到這個世界,帶著足夠的理性與直覺,通過直觀的認識,在周圍智者的提示下,找回我原本的認知。
我知道了我為什麼做了人,我知道我的認知不足,存在缺陷,我用謙卑的心,以及清新空尹的心靈,找拾善良的本質,經歷著做人的全部過程。
我終將我的意志與靈魂寄託於上帝,遵循正義的哲理,踐行善良的本意,以不超越自我為前提,在不影響他人的意志的情況下,完美的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
我終將死去,靈魂出竅,回歸浩瀚的天際,但我的靈魂不死,又在等待下一次的宇宙航行,回歸下一個自然星際。
這就是我是誰?從何而來?又往何處去的哲學原理。
哲學的命題說來很狹義,但是要經歷完這個命題的整個人生過程,卻是一個宏觀的命題,宏大到波瀾壯闊的地步。
回顧人類文明,能夠發起一種思想方法的人並不多,在九種思想方法中,能代表「起於一,合於二」思想方法的聖人以孔子最具代表性。在「分於三」的思想界面蘇格拉底是最偉大的聖人。在「立於四」的思想階段黑格爾的思想最具代表性,而思想發展「結於五」的思想層次之後,還沒有可以代表的思想家出現。倒是叔本華的思想嶄露出悲觀主義的頭角,但並不全面。
孔子的思想代表著理性思維的最高意圖,世界上沒有人在理性思考的界面可以超過孔子,在人類用兩眼觀世界,並記錄下心得的人只有孔子一人,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用一種思想引導一方人民經歷二千多年始終不變的人,世界上只有孔子做到了。
但是理性的局限也給中國人帶來無盡的痛苦,因此,批判理性與拋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