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大明 第九百九十二章改土歸流
更新:07-10 03:18 作者:怕起重複 分類:軍事小說
測試廣告1
整個拍賣會進行了三天,因為有皇上的承諾,成交價屢創新高,最後共售出七點二億兩白銀。讀爸爸 m.dubaba.cc
對於西北的價值來說,賣這麼點錢肯定是虧了。
不過總要有人開發這些地方對國家才有意義,無論是資源還是土地,並不是你儲量大就厲害,要看你的開發能力。否則澳洲人和加人資源那麼豐富為啥只能給人當狗。
支持國家運轉的是稅收,而把土地賣出去,大家從事生產自然會產生稅收。
朱慈烺除了把自己的債券兌換成了鐵路公路沿線的土地和重要的城鎮用地之外,剩下的都用來購買沙漠和天山山林了。
沙漠和天山山林並不值錢,朱慈烺買的是未來的開發價值,不論是以後沙漠裡的石油還是山裡的礦產,對於皇家來說都是可以等待的收益。
而且沙漠經過改造未必不能變成良田,後世積極治理沙漠不也是卓有成效的麼。
拍賣會結束,朱慈烺又一次悄悄的離開了,這次並沒有原路返回,而是一路向北,先去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給很多人的印象一直是千溝萬壑,土地昏黃,水土流失嚴重,窯洞貧困等等。
其實大明的時候,這裡的森林覆蓋了還有百分之三十幾,一年之中春夏之時,這邊的植物也是綠色,各種山坡梯田裡也長著莊稼。
不過窮是真窮,不說其它,這次北上,朱慈烺的後勤車隊就增加了一半,以應對物資匱乏的問題。
朱慈烺過陝北往榆林而行,一路上人已經很少了,朱慈烺一直執行著把山區的百姓遷出去的政策,這裡跟西南又不一樣。
因為這裡都是漢人,朝廷的命令更容易得到執行。
除了留下一些河谷平原地區的百姓種地植樹,深山溝壑里的百姓已經全部遷出,陝北的百姓主要遷移往北海附近、東北附近、新大陸和南大陸。
大明的三北防護林計劃剛執行了四五年而已,不過因為大量的人口遷出,植被有機會恢復,這邊的環境看著還不錯。
過了陝北之後的榆林,這邊又是另外一副景象,沙丘一個個相連,百姓沿著沙漠的邊緣種樹,朱慈烺到的時候正是二月底,最適合種樹的日子。
為了表示對治理沙漠的決心,朱慈烺命令隊伍中每個人都要種十棵樹,包括朱慈烺和崇禎都親自動手。
看著一顆顆小樹被栽下崇禎問道:「這有意義麼?聽當地百姓說,這邊種的樹三顆也活不了一顆。」
朱慈烺堅定的挖著沙坑:「當然有意義,不要說三顆活一顆,就是十顆活一顆一百顆活一顆都有意義。
我們的祖先沒有做好榜樣,把這裡禍害完之後留給我們,我們怎麼能繼續做壞的榜樣,放任這裡,將來再把黃沙留給子孫後代?
從唐朝往後歷代為何再也無力經營河套,大明為了奪回河套為何付出這麼大的代價,正是因為從長安到河套之間的這些地方土地已經失去了承載能力。
河套以前都是在我們漢人之手,後來放棄,是因為那邊成了飛地,成了雞肋。
咱們就是要把河套和長安重新再連接起來,把這裡的沙漠再次變成草原。」
朱慈烺聽說過後世的氣候變化論,但是朱慈烺也聽說後來毛烏素已經從地圖上消失了。
大明雖然沒有高科技,沒有生物學,沒有基因育種,沒有科學種樹,但朱慈烺覺得,這些都不是必要條件,不就是種樹麼,做就是了。
沒有技術就創造技術,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做就有可能成功,不做就一定不會成功。
趁著現在這邊的環境還沒有被破壞到後世那個地步,朱慈烺覺得他有義務為子孫後代守護好這片土地。
崇禎有些佩服起自己的兒子,這些明知道很難完成的事情,兒子都一步步的做最後都完成了。
崇禎第一次見到沙漠,原來沙子真的能夠多到吃人的地步。
看著不停往沙漠裡延伸的樹林崇禎不禁感嘆:「聽說你在搞什麼三北防護林,幾萬里的地方同時在栽樹?」
朱慈烺歇了歇:「幾萬里同時栽樹有點誇張了,不過每年皇家都會拿出一筆錢,在這樣的地方栽樹,西北的輪台哈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