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境求生崇禎帝 第465章 陳新甲、周延儒之流想不出改變時局的大謀!
更新:06-08 15:57 作者:小波不停 分類:軍事小說
測試廣告1 找來了從老家帶過來的心腹,將十萬假鈔摻進去了十萬真鈔。書神屋 www.shushenwu.com第一次做這種大買賣,范永斗都緊張的手裡有些冒汗。
帶著二十萬兩真假摻半的錢到了工地,當天范永斗就安排人給手下干工程的人發起了工資。遼陽防線施工已經到了後半段,正是到了大量往外結錢的時候,二十萬兩錢,兩三天時間便流到了民工手中。
拿到錢的民工高興的不行,這次范東家結賬結的痛快啊,將欠了好幾個月的工錢差不多全給結完了。面對大發慈悲的范東家,底下幹活的民工更有勁幹活了。
這時候的范永斗精神緊張的不行,深怕會出事,結果錢發出去十來天,也沒見惹出任何事,他自己都親自拿著假錢,去滿清朝廷開的商行買過東西,也是一點麻煩都沒有遇到。
趁熱打鐵、接下來的一個月,范永斗將後來運過來的三十萬兩假鈔,快刀斬亂麻的全花了出去。這麼多錢,當然不是只靠發工資往出支,錢主要是給下游的供貨商結款弄出去的。
大奸商就是大奸商,他知道這種活最忌諱干長線,能在短時間裡將事給搞清楚,就絕不能將戰線拉長,不然夜長夢多,很容易出事。幹完這一票,范永斗短時間內,是不會再摻和假鈔的事,讓子彈飛一會,等下次有機會了再說。
農曆九月,沉陽皇城裡、多爾袞將洪承疇叫到了攝政王府議事。
「洪學士、最近本王收到了不少情報,明廷在遼南、大寧、山海關都在集結兵馬、運送軍資,他們恐怕在今冬會對國朝動兵,學士怎麼看?」
《控衛在此》
「明廷對遼東賊心不死,這是不難判斷的。但就此斷定,今冬他們會對遼東用兵,卻也未必!」
「未必?他們至少往這三地調了十萬兵馬,今冬不會對國朝用兵、怕是說不過去吧?」
「老夫詳細了解過范尚書的線報,明廷這段時間可不光是向這三地調兵,大同、保定、兗州一線同樣有大規模調兵和運軍資的現象。老夫不覺得明廷有同時向兩方用兵的計劃,也就是說肯定有一處是虛張聲勢。」
「學士覺得他們在遼東是虛張聲勢?」
「這倒沒法下定論,需要多方印證才能得出結論。」
「學士啊、現下不好獲得準確的消息,明廷錦衣衛越管越嚴,他們的軍隊更是水潑不進,消息實難獲得。咱們的消息人員最多也就從外臣那邊得到一些風聲而已,想要搞清楚那邊是虛張聲勢,還真就沒那個本事。」
「獲得軍情、不只是有廟算一途也。老夫覺得不管明廷今冬有無計劃,該備的戰都得備,這也是探軍情的一個法子。另外、需要讓人留意榷場上明商的動向,以及境內商人的動向,再就是想辦法讓探軍情的人探一下、麻、劉、曹、任、馬這五位明軍重將的消息,看他們到底是在何處。」
「通過這些消息,學士就能料出明軍在遼東打不打大仗?」
「差不多能斷個八成吧,若是老夫說的那五人全在遼東,基本就能確定今冬必有一戰。而若是麻友諒和任雙友兩將皆不在遼東,今冬定然無戰事,這二人有一人在遼東,則有五成可能會有大戰。榷場方面、若是現在開始任何與糧有關的貨物不好買,則必然有戰,若是此類物品照常供應則有戰的概率很小。」
「為何、麻任兩位明將是否在遼東,是打不打大戰的關鍵?此二將雖然近幾年在戰事中挺出名,但他們並不是明廷最為倚重的大將啊。聽人說、明廷京里是黃得功和陳新甲運籌,在外是劉元斌和曹若海獨當一面,決勝千里。能身負社稷的大將,他們兩人還算不上吧!」
「攝政王有所不知,老夫仔細的研考了明廷近年內頂大梁的軍將履歷,大致可分為三類、像黃得功、馬爌這樣的可以算是成名已久的宿將,像曹若海、劉元斌這樣的則是明皇簡拔的舊將,而麻友諒和任雙友是出自明皇親授科業的將校堂。他們是自稱天子門生的存在,也是明皇最為信賴及倚重的將校堂軍官群體的代表,遼東這麼重大的戰役,要是不讓這兩將參與,是顯現不出明皇對將校堂出身的軍官的重視。」
「原來此二人才是明皇最倚重的戰將,孤以前還以為是黃得功、陳新甲他們哪。」
「這二人未必是明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