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鼎1894 第四五二章 大清末日(三)
更新:09-04 20:28 作者:魯東道夫 分類:軍事小說
楊浩沒想過這麼早摧毀清政府,他原想著再讓他們苟延殘喘兩三年功夫,暫時維持中國政治版圖的完整,拖到江北革命區完全消化完畢之後,再一舉蕩平。↗
但計劃總比不上變化快,在列強的蓄意破壞之下,覺得大勢已去的清廷果斷破罐子破摔,不留後路的直接掀桌子。已經造成的巨大破壞不可能不收拾,楊浩只能立即跟上,努力減小損失,不給敵人任何反撲的機會。
決定下達,行動速度比任何外人想像的都要快!
僅僅24小時之後,從山西汾州方向出發的第一支部隊一個團的兵力,騎著載重自行車奔行兩百公里,首先趕到綏德。
他們每個士兵都只攜帶了槍支和標準彈藥,其餘的連背囊都沒拿,把自行車後面裝了整整一百公斤的軍用物資,以營為單位迅速往各個方向的州縣村鎮奔走救援。
按照編制細分下去,平攤到每個鄉鎮可能只有一個排的數量,即便加上幾輛拖拉機、三輪車,勉強只能支持五六噸的數量。面對動輒以萬計的災民,無異於杯水車薪。
然而他們的到來,如同久旱逢甘霖,讓陷入絕望中的災民登時有了指望。雖然在每個鎮子中支起來的大鍋,只能勉強供給一個人一碗粥、一杯水的飯食,卻足以讓緊張到極點的氣氛陡然有了緩衝。
這時候,早早潛伏在當地的革命軍先行人員站出來,憑著長期積累的號召力和個人信用,廣泛宣傳楊浩的講話。大力安撫民眾。讓他們的情緒保持穩定。
好在現在是五月天氣。晚上還凍不死人,清軍也沒有把眾人身上的衣服扒光,再加上部隊儘可能勻出他們的帳篷,給老弱病殘優先保障,勉強能讓他們支撐下來。
緊隨其後的,便是山西商團緊急動員起來的民間救援隊伍。
自從兩年前清廷西狩,山西商團為首的縉紳地主們下定決心,投靠革命政府。在以宋雲生和喬家等大戶的引導之下。他們以極快的速度主動完成自上而下的革命動員。
商人的腦袋無疑是最靈活的,他們能夠敏銳抓住改朝換代的機會。兩百五十年前,山西商人能幫著建奴造反成功,從而有了八大皇商的崛起。如今再次鼎革,他們當機立斷的投靠政府,在初期寬鬆階段,搶先完成金融和商業的轉型。
山西本來土地缺乏,走的是商業流通發家的路線。後來發展輕工業,將來自沿海的洋貨送往草原以及西北的同時,也將西北和草原的皮毛原料加工之後。輸送往沿海。
如此以來,他們建立了第一批輕工業。
之後緊跟革命進程。將積累的巨量資金一則投入到正規銀行之中,一則投向基礎工業、基礎工程當中。
山西有豐富的煤炭和礦產資源,但想要大規模開發,必須先解決交通問題,否則連大型設備都運不進來。
以宋氏為首的晉商財團,一口氣承包了山西省內多達兩千公里的干支線鐵路的建設。憑著從21世紀弄來的路線圖和地質資料,短短几個月內完成勘探劃定,隨即全力投入基建!
一年多下來,以太原、大同雙核心為主幹線的鐵路完成基建,並完成從石家莊-太原、張家口-大同兩條支線的鐵軌鋪設。預計再有一年半到兩年時間,即可完成全部的建設。
屆時,山西省內將擁有溝通周圍四省的完整主幹線,將發端於京城的鐵路經過大同轉接直到包頭;太原支線出永寧州到綏德;南下可越過黃河連同河南。
四通八達的鐵路,並行修建的公路,將為山西豐富的礦產尋找到足夠的出口。大量的重工業設備可以運輸進來,建立起影響西北的重工業中心。晉商財團們不但能夠吃到長期的鐵路紅利,更能順勢把手伸展到重工業之中,打造百年基業。
這等賺錢的大好事他們得到了,同樣必須負擔起應有的責任。照章納稅聽從國家調動,所有投資項目必須接受政府掌控,都是應有之意。在改朝換代的大變革之下,能夠保全家業平穩過渡,他們感恩戴德都來不及,哪裡還敢提更多的要求?
相反,各家兒想著法的努力表現自己的仁善大方。陝西突然爆發的人為災難,直接觸動了晉商的敏感神經,他們意識到,這是一個絕好的向新政府賣好的機會。同時,更是難得的把資本向外省輸出,在周遭地區建立口碑、搶占市場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