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鼎1894 第四二八章 大工業黨不好當
更新:09-04 20:27 作者:魯東道夫 分類:軍事小說
產能過剩?有可能爆發經濟危機?開什麼玩笑啊!
嚴復霎時間有種被雷劈了的詭異感覺,因為他實在想像不出,這兩種情況居然會跟幾年前還是工業一片荒涼的中國聯繫起來。∈↗
他不敢相信的使勁搖頭:「那不可能。如今中國工業剛剛建設,諸多機械生產都要仰仗你的渠道『進口』,何來過剩之說?我是絕對不信的。」
嚴復有十分充足的理由這麼懷疑。他是最早接受楊浩那套「大工業黨」理論的先行者,更通過嚴密的計算和邏輯推理得出自己的結論,楊浩的說法幾乎可以套用在每一個列強國家身上。
按照楊浩從本世界的專業團隊那裡弄到的計劃方案來說,一個國家要想成為強國,首先必須是工業強國。這不只是某幾個領域的技術領先,而是基礎工業全方位的產量必須達到人均相當高的程度。
比如說鋼鐵,按照數據顯示,要成為19世紀末的工業強國,人均鋼鐵消費量要達到100公斤的標準。這意味著,當今四億多人口的清末中國,必須要有至少四千萬噸的年產量才合格。
這不是後世那些「磚家」們呆在空調屋裡拍腦袋亂猜的數據,比照當今世界最有代表性的兩大強國---英國和德國即可知道。
在1891年,英國人口為3800萬,鋼產量為360萬噸。德國人口4900萬,鋼產量僅有240萬噸,明顯強大的一方是英國。但到了1896年。德國鋼產量就超過了英國。並在1914年的時候暴增到1400萬噸。此時其國人口也暴增到6500萬!人均鋼產量超過200公斤,達到英國的兩倍(650萬噸)!
於是結果大家都很清楚了,德國人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並揍得一堆歐洲兄弟國家焦頭爛額潰不成軍。
那麼作為工業強國的第二個指標煤炭產量又是如何呢?在1871年,英國占據全世界的絕對領先地位,達到1.12億噸的可怕數字,德國則只有3400萬噸。但到了1890年,德國人就急起直追到了六千萬噸上下!到了1913年。英德煤炭產量幾乎持平。
要注意一點,英國此時已經擁有了全世界高達三千萬平方公里的控制土地,而德國人才剛剛完成統一二十來年。論實質的人均擁有量,德國人無疑是占據了上風。
煤炭與鋼鐵產量和人口占有比例,幾乎等同於19世紀強國的綜合實力。這一指標幾乎無可爭議,也是當代中國必須要追趕的。
照著這個比例去卡,三年前的大清國就算了,漢陽鐵廠還沒完工的時期,根本談不上什麼工業產量。楊浩一家子到來之後,沒限制的往這邊倒騰二手鋼廠。那是直接將整個的鋼廠往這邊投影和搬遷!由本世界21世紀的退休工程師幫忙搭建調試完成的整套生產體系!打著給非洲人民支援工業建設的幌子偷偷的轉過來,速度快的一塌糊塗。
短短三年不到的時間。他先後弄起來六百萬噸的產能基礎。
嚴復太詳細的東西他不清楚,但知道比對楊浩的革命綱領,如今一年實質不過百萬的噸的鋼產量,比起已經完成土改的大片國土和過億人口來說,應該是杯水車薪遠遠不夠才對,怎麼就能產能過剩了呢?
他想不通。
楊浩只好給他扳著指頭解釋:「這主要的原因,還是我們目前生產的鋼材性能質量不過關,消耗最大的機械、造船、化工、鐵路和鍋爐、發動機等領域,暫時都指望不上,必須依賴進口。已經生產出來的性能低劣而且不穩定,只能用到技術指標要求不高的小五金、農業工具和建材等方面。」
嚴復傻眼了,一時之間難以接受。於是楊浩直接拖著他去了天津工業大學,請到當今中國首屈一指的專家、工業部副部長兼大學校長華蘅芳,讓他來給黨魁閣下上上課。
今年已經六十五歲的華老先生精神矍鑠,花白頭髮上粘染著不少粉筆灰,剛剛完成連堂課程卻貌似不覺得疲憊。
對楊浩和嚴復兩大巨頭聯袂來訪,老先生頗為驚訝,令人奉茶寒暄之後問清楚來意,不由羞慚的嘆了口氣:「此事說起來要怪我等老朽之輩無能,得蒙先生置辦下世界頭一等的條件設備,一應操作教材畢備,卻依舊難以堪當大任,實在慚愧,慚愧!」
老先生張嘴就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攬,楊浩趕緊幫忙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