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鼎1894 第二七八章 楊浩逼出來的變法
更新:09-04 20:26 作者:魯東道夫 分類:軍事小說
孫毓汶是鐵桿後黨,比起一幫清流來,對天下大勢看的更加清楚。
楊浩狼子野心肯定沒錯,他想要挖了大清國的根這事兒也能看出端倪,可到底怎麼把他收拾了,卻需要從長計議。
習慣了耍嘴放炮捅婁子的清流們,出的主意只會壞大事兒,這等節骨眼上逼反了楊浩新軍,遼東必然成一鍋爛粥。那時節,可別指望李鴻章再去收拾爛攤子,以新軍的強大武力,撅了他們的祖墳都輕而易舉。那結果,誰受得了?
更要命的是,如今北方冰天雪地的,洋人的船都不來天津了,反而是楊氏的兩條大船似乎並不怕渤海上的薄冰,能自如往來停靠。這要是逼反了他們,到底誰吃虧還真不一定。
歸根到底,是清廷如今的軍事力量太糟糕,根本沒有能打仗的。天津離著這麼近,如果沒有完全準備,楊浩只要把他租界裡的人馬開{無+出來奪了大沽炮台,之後就等著上萬新軍摧枯拉朽的直搗京師吧。
李鴻藻這幫人是只管點火不管燒了誰家房子的。好在光緒皇帝不是糊塗蛋,被孫毓汶一番提醒,腦子馬上冷靜了不少,但更恨得幾乎發狂!
急躁的來迴轉了好多圈,他揮舞拳頭叫道:「朝廷必須加速編練新軍!無新軍則無國家安定。朕也不要向日本那蕞爾小邦俯首求和,就讓那楊浩打去吧,最好他能把日人都打出遼東,打出高麗!諸位愛卿,如何能快些更新國家軍力。可有良策?」
一幫老臣相互瞅瞅。李鴻藻咬咬牙。上前道:「臣請聖上下旨,變法圖強!」
另一位帝師孫家鼐上前附議:「唯有變法自強,方可內懲凶頑,外逐強虜。臣附議!」
回京準備接替李鴻章任北洋大臣的王文韶恭請:「臣附議!」
侍讀學士文廷式上前:「臣附議!」
「臣附議……!」
大殿之中,出乎意料的一片贊同。就連最令人擔心的後黨鐵桿孫毓汶,居然也一聲不吭,沒有表示反對!
光緒皇帝感受到一股登基以來從未有過的暢快,曾幾何時。朝廷內部也可以如此的團結一致啊!
一時龍顏大悅,拍案叫好:「好!如此君臣同心協力,大清再開盛世,揚威於列強實屬必然!諸位愛卿,請務必儘快擬出個章程來。」
有了壓力和威脅,內鬥成性的清廷官僚們也顧不上折騰別的了,回去後紛紛召集人手下功夫。沒用多久,就擬出四條基本原則:「一曰下詔鼓天下之氣;二曰遷都定天下之本;三曰練兵強天下之勢,四曰變法成天下之治。」
而這其中,練兵一條為最緊要的。在其他的條陳都沒討論出來之前。就由光緒明發詔書,諭令各省督撫立即行動起來。參照西法編練新軍,成立武備學堂等機構,利用冬季這一有利時間,快速行動起來。爭取在來年春天,拿出一股像樣的力量。
正好這時候朝廷為了跟日本打仗,很是弄了不少的軍餉,財政也不那麼緊張,又沒了慈禧太后掣肘,趕緊的讓各省都抓緊辦理。
近在咫尺的天津,原先還磨磨蹭蹭的動作立即加速,由兵部尚書兼步軍統領榮祿為首會辦軍務,主持練軍事宜。這其中,一個之前被許多人忽略的人物悄然浮出水面,正是被楊浩黑了又黑的袁世凱。
不知道什麼時候,老袁花了大錢走通榮祿的門子,居然不聲不響的改換門庭。
之後沒過多久,光緒明發《上諭》,通過報紙和四百里加急,昭告天下:「自來求治之道,必當因時制宜,況當國事艱難,尤應上下一心,圖自強而彌禍患。朕宵旰憂勤,懲前毖後,惟以蠲除積習,力行實政為先。疊據中外臣工條理時務,詳加披覽,採擇施行,如修鐵路,鑄鈔幣,造機器,開各礦,折南漕,減兵額,創郵政,練陸軍,整海軍,立學堂,大約以籌餉、練兵為急務,以恤商、惠工為本源,此應及時舉辦……各將軍、督撫受恩深重,具有天良,諒不至畏難苟安,空言塞責。」
此《上諭》一出,天下譁然。
京津一帶成千上萬等著參加科考的舉子們,大多數歡呼雀躍,紛紛上書讚揚年輕皇帝的英明睿智。
他們這半年給楊浩的思想洗禮的非常激進,平時聚會議論的都是怎麼改變國家,振奮圖強,不過說再多也不可能影響朝廷。
如今,朝廷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