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二百八十四章 河間(十八)
更新:09-02 18:19 作者:孤獨麥客 分類:軍事小說
「河間地區各縣、縣代管鄉鎮、地區行署直屬鄉鎮,從1667年1月1日起,統一納入國家統一財政計劃之中,一應規章制度都必須在短時間內完善起來。這是硬槓子、紅線,所有人必須儘快行動起來,不得有任何延誤。」巴拉那河畔的某間辦公室內,來自國家稅務部門的稽查員們趾高氣揚地朝面前一應地方幹部們宣讀上頭的命令。
聞聽上頭來的「欽差」這麼說,一干「保義縣籌備委員會」的官員立刻唯唯諾諾,表示一力完成上頭指示,全縣六千五百百姓堅決擁護中央云云,反正是說得天花亂墜——這也難怪,即將在今年年底成立的這個所謂的保義縣,轄下只有保義鎮、光化鄉和保平鄉三個鄉鎮,人口不過六千多,經濟上以水稻種植和柑桔果園為主,目前仍然沒有完全擺脫救濟糧的供應,所謂的地方財政更是一塌糊塗,所以在面對上級時完全骨頭完全硬不起來,只知一力遵從,即便來的是和他們關係不大的國稅部門的官員也一樣。
因為某位穿二代縣長(名曰趙科,與陳科僅一字之差,交通部成長起來的官員,目前三十歲出頭的樣子)尚未到職,甚至連一位退伍軍人轉任的副縣長也去本土跑物資了,因此目前縣裡的大小事務由各局行的頭頭腦腦們共同決策,群龍無首之下,自然更是沒什麼主意了,只能上頭安排什麼就是什麼,沒有絲毫的討價還價的餘地。
稅務部門的官員在通報完新政策後,留下兩人在本地籌建國稅系統,其餘人等則搭乘一艘簇新的72噸級小火輪,繼續朝上游的保塞港而去。在那裡,他們將分別前往保塞港、寧塞鄉(位於後世瓜萊瓜伊小城附近)、清苑鄉(位於後世羅薩里奧城對面的沼澤地區,以漁業為主,人口稀少)、大寧鄉(位於後世聖佩德羅城對面的沼澤濕地,以漁業為主,人口稀少)和永福鄉(位於後世維多利亞小城附近)五個鄉鎮「傳旨」,同時留下人員籌建國家稅務部門,為以後正式開展工作打好基礎。
而說到國稅部門,就不得不提一下目前東岸各地也在慢慢鋪開的地稅部門:隨著華夏東岸共和國第三次稅制改革的順利結束,目前各縣級行政單位也開始正式組建地稅局,以徵收、管理歸屬於地方的稅金,大體上包括地方國企上繳的利潤(如果有的話)、農場林場河湖沼澤租金、罰款規費收入、營業稅和土地出讓金罷了,其中後者還占了絕對大頭。
保義縣即便人口稀少、地方偏遠、環境惡劣(水患較大),但六千多居民每年購地的費用也超過了三萬元,按照最新分配規則,中央和地方對半分,故保義縣每年的土地出讓金收入便達到了一萬五千餘元,占了縣財政收入的85%以上,比例驚人。
而從這個略顯畸形的地方財政系統收入占比中,我們也可以清晰地看出,在如今的東岸,各地方政府是如何地依賴土地出讓金,說其實「土地財政」都不為過!不過這卻也是難免的,誰讓如今的中央把大部分稅收都攥在自己手裡呢,地方政府這也是被逼得沒辦法了,只能從這上面找補,不然縣政府幹脆解散算了,哪還有錢搞民生建設之類的項目。
保義縣其實算是土地收入較少的,曾經有人核算過諸如西湖縣之類的人口稠密的傳統農業縣份,每年能賣出去二萬畝以上的農業用地,且這還是在上頭批下來的公地開發指標有限的情況下達到的數字呢,否則可能還要更多。
一畝地的價格,按照最新規定,是十元。那麼二萬畝的農業用地,就賣出去了總共二十萬元,去掉上繳中央的部分,西湖縣還能淨得十萬元,如果再算上其他林林總總的收入,該縣政府一年財政總收入怕不是要破了十五萬元!這可是一筆極為驚人的財政收入了,足以亮瞎很多內陸貧困縣父母官的雙眼,甚至也能讓連十萬英鎊都很難湊出來的英國王室流口水,並不斷懷疑自己國家的體制:東岸人怎麼能那麼輕鬆地收這麼多錢上來,本國的那些闊佬們卻不願意交錢給王室,以至於連海軍軍費都嚴重不足,陸軍更是只能維持五千人規模的樣子,這日子還過個什麼勁,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因此,土地財政收入如此瘋狂,這就使得地方政府對於擴大移民有了更迫切的需求和衝動,畢竟人一多,他們就有理由向上級政府申請增加公地開荒的指標,而這往往意味著大筆土地出讓金的收入。要知道,如果不是本鄉本土沒有公地分給他們,在故鄉長大的二代國民們又有幾個願意去那些蠻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