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農家慢慢愛 防治
更新:01-27 10:37 作者:大尾狼他媽 分類:女生小說
宋太祖時規定,所有被派往到邊塞的將官,都要帶隨行醫官負責防疫和健康。愛字閣 www.aizige.com
元朝設立了民間的醫戶制度,醫戶是政府許可能從事醫療活動的民戶,戶籍由太醫院管理,一旦發生瘟疫,醫戶要參加治療。
清朝政府還設有「查痘章京」官職,專事痘疹的防疫檢查。
清朝刊行的《海錄》記載「凡有海艘回國,及各國船到本國,必先遣人查看有無出痘瘡者,若有則不許入口,須待痘瘡平愈,方得進港內。」
這說明中國醫生當時已經認識到天花的急性感染患者為傳染病源,並且建立了完整的天花檢疫系統。
1688年,俄國是最早派醫生來北平學習種痘及檢痘法:「康熙時俄羅斯遣人至中國學痘醫,由撒納特衙門移會理藩院衙門,在京城肄業。」
中國的種痘術還傳到日本、朝鮮和印度等鄰國,通過國際交流,共同傳染性性疾病。
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不良會容易感染瘟疫是古人在實踐中得來的經驗。
秦漢時期的《漢律》規定「吏五日得以下沐,善休息以洗沐也」。
還有記載用佩蘭等草藥洗浴,可以防止疾病,保持健康。
提倡注意飲食的衛生,不食用變質的菜飯。
古人還注意到鼠類和不良食品可以傳染疾病,提出「鼠涉飯中,捐而不食」,勿食生冷食物,不要食生魚等勸告。
明代人已十分講究飲水衛生,李時珍《本草綱目》專門有一個水部,其中說:「凡井水有遠從地脈來者為上,有從近處江湖滲來者次之,其城市近溝渠污水雜入者成鹼,用須煮滾。」這種對水質量的判斷和分級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元代醫家還建議保持口腔清潔,指出:「凡清旦刷牙不如夜刷牙,齒疾不生」。中國很多地區至今還保持著古代傳下來的預防保健習慣,
如冬季進補,中藥煲湯,南方的端午節飲菖蒲和雄黃酒等習慣,很多都同預防瘟疫有關。
通過環境衛生的改善以減少瘟疫的傳播很早就受到了人們相當的重視。
秦漢時期就有建立人工湖和飲水池的記載,還認識到患病的動物和牲畜可以傳染疾病,切不可讓其污染水源。
秦國時規定不可隨便放置垃圾,「棄灰於道著」要被處以罰款。當時城市內設有下水通道,管道多為陶製,逐節相連,可以排泄污水。
這種裝置已經接近現代的下水道系統。
漢代時已有專門裝糞便的容器和痰盂及廁所。當時城市裡還設有公共廁所,稱為「都廁」,供大家方便。
唐宋時期官方曾大力提倡種樹以綠化環境,並設有嚴格法律「不得使有砍伐,致令死損」。
另外,在瘟疫流行期間古代人還用藥物消毒的方法來預防疾病的感染和傳播。
據秦代出土的竹簡記載,凡來秦國入城的賓客入城時,其乘車和馬具要經過火燎煙熏以消毒防疫。宋代還用艾蒿等藥物驅趕蚊蟲以防止瘟疫。
普及疾病知識加強醫學教育是預防瘟疫的重要環節,各朝各代都十分重視。兩千多年前成書的《黃帝內經素問》以對話的形式講述了很多預防疾病的常識和方法。
唐朝的太醫院相當於國立醫院,設有醫學、針灸、按摩等學科,另外還有地方的醫學教育機構培養醫生和防疫人員。當時還把瘟疫的預防知識和簡單的藥方刻錄在石板上,放置於病坊、村坊和路邊,以示民眾,供緊急情況時使用。
南宋時期中國創辦了最早的官立醫科學校,培養各科醫生。各朝代都對以前的醫學藥學書籍進行過整理和研究。
秦朝下令焚書時,醫藥書籍例外,保存了下來。
元代政府機構中有專人負責醫書的整理和出版,同時還以書坊、書院、私宅刻書等多種出版形式。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多次「盛世修典」,而醫藥書籍毫無例外包含在修典之中。很多著名醫藥書籍都經過數代的再版和注釋才能流傳至今為今人所用。
中醫百科全書《醫宗金鑒》記載了接種人痘的詳細理論和方法,此書傳到日本後對人痘預防天花的普及起了重要作用。
瘟疫的流行不但影響民眾的健康和生存,還會對社會、經濟和生產帶來巨大損失。所以,抗擊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