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第三百三十三章 再進
終究是在戰場前沿上,正所謂時事瞬變刀劍無眼,之前或許還有所猶豫,不知道該如何處置才是妥當,但既然有了實質的關係,我也不會讓我用過的女人,冒任何風險的機會。
雖然有些眷戀不舍,但還是堅決的在她的隱隱幽怨中,拜別目送遠去。至於遙遠南邊的家裡,可能因此發生什麼,諸如「修羅場」「好船」性質的事情,我就懶得去考慮這種東西麼。
接下里的時間裡。
通過我在軍隊內部的渠道,很快就獲得了那位,據說對我表示出善意的那位帥臣的消息,對方姓李,字格非,出自東海道呂宋三洲的沙河李氏。
祖上據說還是前朝宗室的淵源,只是這種淵源屬於那種出五服,而往溯七代,只剩下一份來自宗正寺扶持米的破落遠宗微支。
因此在很早就放棄了宗人的身份,跑到方興未艾的海外來,尋求發展和機遇,最終成為南海梁氏下臣的源流之一
這次北伐中,主戰派和北人黨,固然充斥於軍中行伍,但在決策層面的三路帥司中,卻是被刻意壓抑了存在感和影響力。因此,更多是用這些背景各異第三方,來平衡中樞的構成。
這位李格非、李使君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官拜樞密知事、揚州都督,在前沿軍行司的日常的兩班帥臣輪值中,主要負責的正是西面戰線,突發應對的事宜。
我托人轉呈的「表態」,也再次得到回應,雖然成建制的後援,暫時還是沒法可想,但是除了輸送過來的火藥糧食之外,我還通過新的來人,得到了更加詳盡的軍中通報和敵情概要。
甚至還有一些戰略層面上的動態:
比如西路的西蜀、荊南聯軍,拿下了山南重鎮商州之後,就再次分兵,西蜀軍一路向西攻略入川門戶——大散關,以斷絕蜀地輸送關內的錢糧。另一路荊南軍則則轉向北,進據藍田關而大破關內諸侯之一的臨潼軍,進而逼近華州
而中路的江西招討行司,在受挫之後也在短期之內,再度蓄勢發力,聚兵六路人馬,於都亟道南面的汝州和豫州境內,與節節抵抗的北軍大戰連場,雖然重新將戰線推回到了沙河以北,但也將原本頗為繁華的葉縣、魯山,應城打成了了遍地廢墟,形同鬼域的焦土。
而東南路的前沿軍行司,也接到了江寧方面再度催促用兵的均旨,因此分兵重點進擊勢在必行了,但是關於所用誰人的部曲,就尚且優待商榷了。
這可是諸如殿前、拱衛諸軍,以及少數幾個老牌軍制等一線主力,才有的待遇和專屬權利,這也算是某種變相的暗示和激勵把。
對於別人來說,功成名就,身居高位,手提重兵,升官發財之類的目標,或許都基本達成了,但對我來說,卻還遠遠不夠,從某種程度上說,我這支軍隊,脫離了北伐的大環境後,就還是無根飄萍,無源之水。
我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缺少一塊,可以作為基本盤的根據地,之前無論如何征戰,掛了多少頭銜,都不過是把臨時的治下,當作敵占區來收刮和補充資源的過客,缺乏穩定下來種田暴兵的機會。
夷州和婆羅洲雖然好,但距離大陸實在遠了些,各種利益牽扯也複雜了點,更適合做提供資源的大後方和貿易據點,但卻不適合作為直接的根據地來全盤打算。
而且我還缺少治民理政的人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文官階層的種子,能做到令行禁止,善用謀略和戰術打勝仗是一回事,但是管理經營地盤產生稅賦和兵員,又是另一回事了。
雖然我事先有所預期的培養了一批少年家臣,並送他們去參與各種短訓丨班,但是治理自家的領地和治理具體的州縣,還是有所差別的。
既需要足夠的實踐和庶務的經驗歷練,也需要足夠的吏目文員之屬的基層人員,作為行政執行力的延伸和拓展。
兩天之後,當又一批補給徵收調派完畢後。我再度召集各部主官於中軍,宣布下一步的去向。
「北上迂迴宋州?」
他們不由驚訝了一下,頓時嗡然有聲的議論起來,
「我軍目前據有的陳州、毫州與宋州之間,」
負責講解內詳的姚平仲,則用長杆比劃著沙盤上的額標識繼續道。
「為邙煬山區所貫穿,正所謂利守而不利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