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書50,別人囤米我囤錢 第332章 還債
上半年,北方持續大旱。
多個省區自去秋起缺少雨雪,有些地區旱期長達300-400天,受災面積達2319.1萬公頃,成災1420萬公頃。
一些地區出現河流長期斷流,800多萬人缺乏飲用水。
夏秋季節,南方7省區因旱受災面積都在66.6萬公頃以上,有些省份旱情持續了7個月,西南各省冬春連旱。
東部沿海省區卻暴雨頻繁,洪水泛濫。
5個月內,東南部沿海颱風登陸11次,高於以往平均數近兩倍。颱風過境時間高達10—20小時,高於往年平均數三倍以上。
全國各地農村遭受近百年沒有過的嚴重自然災害,受災面積達9億畝,占全國耕地面積一半以上。
其中3至4億畝更遭重災,有不少農田甚至顆粒無收。
全國1.2億人缺糧,很多地方人口銳減......
蘇聯仗著我國所欠的外債,妄圖對我國內政指手劃腳。
60年10月,為保護我國主權及獨立自主的地位,中蘇兩國關係破裂,蘇方要求我國儘快償還債務。
大首長直接下達指示,就算勒緊褲腰帶,也要在五年之內把債還上,並帶頭不吃肉,以示勒緊褲帶還債的決心。
我國的工業發展只有十幾年的光景,無法成為償還蘇聯債務的主力。
目前農業經濟占據主體地位,於是就用手中比較占據優勢的第一產業,比如豬肉、雞蛋、水果、茶葉、紡織品等農副產品來還債。
近幾年大面積的自然災害頻頻爆發,使整個國家的糧食產量嚴重減產。
日子再艱難,獨立自主的道路必須堅持,俗話說「不蒸饅頭爭口氣」,在黨中央的號召下,全國人民咬緊牙關,節衣縮食,同心協力,只為早日還清債務,不受他人掣肘,這是屬於全體人民的信念。
就這樣,全國上下開始了全民還債的共同努力,牟足勁的搞農業生產,大量開墾荒地,栽種糧食,將省下的雞蛋、水果、肉類等全部運往蘇聯,用於還債。
然而,單單靠農產品還債,既吃虧又不討好。
蘇聯對送去的農產品要求極為嚴格,如果不符合他們的規定,就會拒收,比如雞蛋太小的不要,水果、肉類不新鮮的也不收。
因兩國距離較遠,又無法冷凍保鮮,很多東西都在運輸途中壞掉,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且農產品本身附加值就很低,用於還債,如杯水車薪,加上國內災害頻發,農副產品本就緊缺,無疑是一種負擔。
最終,中央與蘇聯溝通後,決定用礦石償還債務。
政府緊急派人員前往各地勘測地點,採集並挖掘礦石。
江逸明自薦,帶了一隊士兵,前往礦區協助挖礦。
沈博宣和她的丈夫葉凡秋,都懂一些地質勘測方面的知識,兩人想為國家出力,將自己的兩個孩子送回爺爺奶奶那後,隨著勘測隊前往各大山區......
我國的礦產資源雖多,但分布的地區,自然環境惡劣,工具也有限,開採難度很大。
大家並沒有退縮,哪怕是在冬季氣溫零下40度的惡劣條件下,來自五湖四海的工人、士兵,照舊迎著寒風打炮眼爆破,夜以繼日地勞作,以便儘早還清債務......
(用於還債的其中一處礦坑)
因糧食供應緊張,到了11月,學校無力承擔全校師生的伙食,要求所有學生的戶口和糧油關係轉回家裡。
周家廣和大娃得知這個消息,高興壞了。
兩人告訴周榮,開學後,早餐供應標準又降低了,通常是高粱糊。
這種高粱糊紅紅的,有一股陳舊的腥味,很有磁性,筷子挑也挑不斷,是作漿糊的好材料。
吃的時候腥味沖鼻子,嗆喉嚨,兩人說他們經常吃幾口就吃不下了,餓著肚子等午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