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吏 第966章 焦土
更新:09-10 07:13 作者:七月新番 分類:玄幻小說
因為是人為放火,幾處同時發難,又隨著江上勁風一吹,大火的蔓延,使得貿然入城搜糧的英布及數千楚卒被迫撤離。
邾城雖然比不了江陵,但好歹是一郡首府,步行夠走許久了,楚軍突煙冒火,尋路奔走,急急奔出,軍士自相踐踏,死者傷者頗多。
人是出來了,但整個城市,卻已難以挽救,火焰在里閭間遊走,一直燒了整整一天一夜,火光映紅了數里江面,站在對岸的鄂縣(湖北鄂城市),看得清清楚楚。
但身為衡山郡守,尉驚卻毫無隔岸觀火之感,看著那火焰騰空而起,濃煙飄過江來,他心中實與渡江而來,望著家園焚燒的邾城居民一樣,有無盡的痛苦。
「我愧對衡山人之厚望,也愧對仲兄信任!」
自從秦始皇三十七年,與安圃將豫章兵連克鐵山、銅綠山,入鄂城殺偽楚王襄強,江陵之戰後,南方大勢已定,又匯合東門豹攻占邾縣,自那以後,近兩年時間裡,尉驚從未離開此地。
他的能力和大多數黑夫舊部一樣,只算平庸,初任郡守,戰戰兢兢,生怕自己搞砸了事,還是黑夫教了他一個辦法。
「你覺得自己比南郡守蕭何,孰賢?」
尉驚老老實實地回答:「弟遠不及蕭郡守。」
黑夫便教他:「你且看著隔壁的蕭何,他怎麼做,你便怎麼做。」
「這就叫蕭規驚隨!」
於是尉驚便一板一眼緊隨江陵城腳步,蕭何做什麼,他便做什麼。蕭何又是個聰明人,明白黑夫的意思,隨將政令一式兩份,也給衡山送去,還特地標明如何損益,能適應衡山民情。
兩地一衣帶水,言語風俗相通,能在南郡推行的政令,在衡山郡也差不到哪去,兩年下來,還真被尉驚搞得有聲有色,衡山和南郡一起,成了黑夫打贏南北戰爭的關鍵,南郡出人出糧,衡山則出鐵出銅,源源不斷供應前線。
後來蕭河北上為治粟內史,但尉驚也算出了事,依然沿用故政,與當地氏族豪長交好,讓安陸人在武昌屯田居住,充當南郡與江東的交通中點,甚至在淮南之戰里,救了丹陽兵……
但這平靜,卻在楚軍西進時被打破了,尉驚是真的大驚失色,一面調集郡兵在柏舉守備,一面請求江東、南郡支援。
正當他打算親自前往柏舉,與楚人決一死戰時,總攬荊州五郡之政的利咸卻下達了一個令人驚駭的命令:
「撤離邾城,徙民於鄂城、武昌,堅壁清野!」
江東的三郡也派船隻抵達,聲稱鞭長莫及,難以救援,但他們會斷楚軍後路,希望南郡、衡山配合……
「尉陽這孺子!這是見死不救麼?」
尉驚大怒,卻又無奈,只好硬著頭皮執行這焦土之策。
邾城雖是首府,然其人口,不過相當於一個大縣,靠著江漢地區海量的船舶,將滿城人口陸續轉移到了一江之隔的鄂城、武昌安置,至於郊外的縣、鄉,便難以盡遷了……
在這遷徙過程中難免有衝突,邾城中的朱氏倒是積極響應,但另有近郊的大族黃氏拒絕遷徙,其家主年邁,八十多歲的老爺子,甚至拄著鳩杖,在尉驚派去的人面前,歷數起自己吃過的鹽來:
「老夫年歲七十有二。「
「自生至今,一直在此鄉居住,傅籍,成人,娶妻,生子,如今有了許多兒孫。」
「汝等絕非第一個站在此,威逼利誘,讓我遷走的人。」
「七十年前,白起殘破夷陵時,楚王逃跑時,我年十二。邾縣還不叫邾縣,當地的楚國縣公讓吾等隨他們去往江南之地,吾父母不從,帶著我躲在井中,秦軍來到此地,卻也未將吾等如何,日子依然照過,就是律令多了些,租子高了點。」
「之後邾縣幾次在秦楚之間易主,幾次更名,鄰人遷來徙往,唯獨我家哪都不去,產業自是越來越大,越來越富,外人來了,都得敬著三分。吾有子數人,死於歷次秦楚交戰,但子又有孫,孫兒長大,嚷嚷著要去參加南征,有的死在嶺南林中,有的則隨那位武忠侯打了回來。」
他鳩杖重重一敲:
「老朽見識了那麼多,現在卻要我走,摒棄祖墳?」
「但項籍兇殘,會屠城!」尉驚手下的官吏如此嚇唬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