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三國 第255章 通天台
雲陽甘泉山,甘泉宮舊址。
劉辯負著手,站在通天台的廢墟之前,回想著漢武帝當年站在新築成的通天台上的雄心壯志。
漢武帝有兩個夢想:一是開疆拓土,開萬世太平;一是成仙得道,享萬壽無疆。
很可惜,這兩個夢想只完成了半個。他在位期間,基本奠定了後世中國的版圖,卻沒能開創太平。他還沒死,大漢就已經面臨著崩潰的局面,流民四起,經濟崩潰,而他的告緡令等政策也讓無數的家庭破產。
對告緡令的功過,後世評論不休。有人說,這是從大局出發,必須將對匈奴的戰爭進行到底,而豪強富戶們眼中自私自利,對朝廷苦口婆心的勸誡一而再,再而三的視若罔聞,漢武帝不得不出這樣的下策。也有人說,這是窮兵黷武,竭澤而漁,以國家名義掠奪民財,而他鼓勵告發的命令更是激發了人本性的惡,以至於人人自危,道德淪喪。
孰是孰非,誰也說不準。
但是結果很明顯,面對即將崩潰的天下,最後退讓的是漢武帝,他下罪已詔,停下了自己前進的步伐。可是事情並沒有因此結束,形勢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轉,儒門的抗爭還在繼續,並最終導致了王莽的篡漢自立。
千秋功過,留與後人說。而後人說了千年,最終也沒說清楚。就當時來說,主流思想對漢武帝是沒什麼好評價的,宣帝即位。曾經下詔尊崇武帝之功德,要為他上尊號、設廟樂,結果長信少府大儒夏侯勝表示強烈反對,認為漢武帝無益於百姓,不應該給他尊號和廟樂,引起一片譁然。而群臣反對夏侯勝的理由也只是抗詔,並沒有否定夏侯勝對漢武帝的評價。
也就是說,幾乎所有的大臣都贊成夏侯勝的觀點:漢武帝不是一個好皇帝,沒什麼功德可言。
如果不是通讀漢書,對這段歷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劉辯也不敢相信在後世與秦始皇並稱的漢武帝在當時人的心目中居然是這樣的一個評價。
為什麼會是這個結果?這個疑問在劉辯心頭盤旋了很久。一直沒有得到確切的答案。
至於眼前的通天台,更是漢武帝的一大罪狀。求仙問道,奢侈浪費,是漢武帝身上的另一個標籤。
腳步聲響起。劉辯側了側身。看到賈詡快步從山下走來。不由得歪了歪嘴角。
看來王允死了。
這是意料之中的事,劉辯從來沒有認為王允是賈詡的對手。王允雖然也有一頂王佐之才的桂冠,可是他性情太過剛烈。除了董卓那種失去了理智的人會中他的圈套,只要稍有點智商的人,都會對他生硬的轉變有所警惕。一個為了大義,寧死也不肯向宦官低頭的人,會突然之間變成諂媚的小人?如果不是有詐,就是大偽。不管是什麼原因,都值得提高警惕,小心戒備。
&下。」賈詡走到劉辯身後,躬身施禮,語氣平靜,聽不出一絲絲興奮。劉辯相信這不是賈詡在裝。對付王允,對賈詡來說太輕鬆了,根本不值得驕傲。
&和,你說說看,孝武皇帝內削諸藩,外拓四夷,為什麼卻沒能留下好名聲,反而怨聲載道?」
賈詡沉吟片刻,淡淡的說道:「因為這只是他一個人事業,不是所有人的事業。」
劉辯品味了片刻,微微一笑:「朕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說,他是一個獨夫,所以他的臣民也沒有把他當成領袖,而是當成敵人。」
賈詡眨了眨眼睛,一抹笑容從眼中一閃而沒。「陛下,孟子說得好,『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孝武皇帝心中只有他的功業,沒有天下臣民,天下臣民心中當然也沒有他。」
劉辯點點頭:「你說得有道理,再往淺白了說,其實還是利。百姓為他的征伐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卻沒有從他的征伐中得利,當然不會把他的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
賈詡皺了皺眉,若有所思。
劉辯沒有解釋,他相信以賈詡的聰明,很快就能明白他的意思。在對匈奴的戰爭中,漢武帝征服了不少匈奴部落,投降的匈奴人成了他的臣子,對他來說,這是值得誇耀的功績。可是,那些為戰爭消耗了大量的財富,甚至付出了性命的百姓卻沒有從中得利,很多人還被他賞賜給匈奴人,成為匈奴人的奴隸,任何一個有血性的人都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