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一百一十九章:兩條路
朱祁鈺並不知道,從小受正統儒家教育的王文,為何會產生這種觀念。
但是他只需要知道,王文是堅定站在他這一邊的,就足夠了!
回神過來,朱祁鈺收斂神色,道。
「兩位卿家不必如此,究竟如何,還需商討再做定奪。」
說罷,命成敬帶著兩個小內侍,將二人扶起來。
然後朱祁鈺起身,來到殿中的邊防圖前,開口道。
「前番兵部軍報有言,此次也先出兵,主力攻大同,偏師攻甘州,另有兩路攻宣府及遼東軍鎮,四路同下,方致使我軍措手不及。」
也先這次對大明發起的進攻,是一次有組織有預謀的大規模入侵行動。
所以理所當然的,不可能只有一路大軍!
事實上,大明如今的九邊重鎮防衛雖然還沒有成型,但是遼東,宣府,大同幾處重鎮已有連點成線的趨勢。
一處遭犯,臨近邊鎮必然舉兵拒之。
也先既然要進攻大明,自然是考慮周全,事實上,這次也先出兵,共分四路,動用了大約十五萬的兵力。
他本人率瓦剌本部軍隊八萬,從下路主攻大同,同時遣五千精騎為偏師圍困甘州。
另一方面,韃靼可汗脫脫不花則是率軍三萬自上路攻遼東,瓦剌平章阿剌知院率軍兩萬,自中路攻宣府。
四路大軍同出,才令各邊鎮只能各自備御,無力相互救援。
于謙在一旁點頭,道。
「不錯,這四路大軍當中,遼東,宣府等處皆是為牽制我軍,以騷擾劫掠為主,唯有也先所率的不對,是其主力。」
「不僅如此,也先用兵奇詭,其主力最開始陳兵於宣府,列陣以待,待我大軍至宣府,卻發現其早已轉道大同。」
「因四路同下,我大軍難辨其主力何處,勞師遠征,疲於奔命,這才令其有了可趁之機。」
這也是也先的狡詐之處。
他四路大軍同出,但是最開始的時候,他親率的部隊只有四萬,另外四萬被他分兵到宣府佯攻。
當親征大軍以為他要主攻宣府的時候,他卻暗中將主力調回到了大同。
王振這個草包,帶著大軍先是趕到了宣府,撲了個空之後,又急著趕去大同。
結果到了大同之後,發現也先又帶兵到了陽和衛。
整個戰局,完全是被也先牽著鼻子走。
明軍本就是自京城勞師遠征,片刻不停的趕路這麼久,後勤混亂,士卒疲憊,連敵人的影子都沒見到,更是軍心渙散。
到了這個時候,隨行的一眾大臣再也忍不了了,紛紛進諫要求回師。
恰好陽和衛被攻陷的消息,也讓王振心生懼意,於是匆忙制定了返回的路線。
最終在土木堡,被也先一舉擊潰。
所以客觀來說,土木之役除了因為王振太廢物之外,也先出色的用兵謀略,也是起到了奇效的。
朱祁鈺指了指地上攤開的地圖,開口問道。
「想來這些情況,各位都已經知道,陳侯,你來告訴朕,如果是你來用兵,接下來會如何?」
老侯爺盯著邊防圖,沉吟許久,開口道。
「陛下,若此刻臣是也先,有兩條路。」
陳懋上前一步,指著地圖道。
「其一,留一偏師佯攻大同,主力北上攻古北口,此處地勢險要,下接密雲,若破則可一路長驅直入直抵京師。」
聞言,一旁的于謙皺了皺眉,卻是提出了反對意見。
「侯爺何以覺得是古北口?」
「須知古北口距京師雖近,但是正因如此,亦是邊防之重點,此處地勢險峻,並不利於騎兵施展,何況古北口占據地理,牆高城深,若要強攻,也先勢必要投入極大的兵力。」
應當說,作為兵部尚書,于謙的軍事素養是極高的,邊境大大小小几十處隘口,地形如何,陳兵多少,都在他心裡裝著。
陳懋一提,他就反應反應了過來。
大明的各個隘口當中,古北口距離京師算是最近的一處,但是要攻下的難度也極大。
面對于謙的質疑,老侯爺沉吟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