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八百一十五章:太子出閣

更新:09-18 09:02 作者:月麒麟 分類:軍事小說

    翌日,旭日初升,天光浩渺。

    此番雖然是太子出閣儀,但是實質上,其實是一次向天下人宣示東宮儲君身份的儀典。

    尤其是在當初事急從權,皇太子冊封儀典未行的情況下,這次太子出閣一應的安排,都是依照冊封儀典為藍本的。

    實話說,最開始禮部遞上儀注的時候,心裡是有些打鼓的,覺得是否有些過分大操大辦了。

    畢竟,雖然朝野上下都希望有這麼一次盛大的儀典,來昭告天下儲君邸定,但是,畢竟如今天家的情況特殊,不少大臣都覺得,從天子的角度來說,太子出閣,應該是越低調越好的。

    但是,胡老大人說沒事,也便遞了上去。

    果不其然,論對天子的了解,底下的這些官員,和胡老大人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個等級的。

    他們在擔心儀典過分盛大,惹得天子不悅,可事實證明,儀注真的遞上去了,天子不僅沒有覺得太過盛大,反而覺得有些不夠盛大。

    大明如今冊封太子的儀典,一共有兩套定製。

    一套是開國時定下的,主要是在洪武年間用過,其盛大浩繁,難以言述,處處彰顯太子之尊貴,儲君之威儀。

    天子御奉天殿授皇太子冊寶,文武百官,使臣,僧道,耆老俱立奉天門外,車輅,寶馬,寶象,虎豹,鼓樂,儀衛,甲士,各有其位,禮法森嚴,氣度堂堂。

    彼時中書省尚未廢除,其制之下,天子宣詔,皇太子受封,丞相跪奉玉圭,金冊,金寶,皇太子執圭正位,受百官朝賀迎奉,可謂繁盛之極。

    這套規制,堪稱是舉朝上下,最宏大之盛事,其浩繁程度,甚至要高過登基大典。

    當然,這並不是因為冊封太子比登基大典更重要,最大的原因是,舉凡登基大典,更多的是在先皇駕崩之後不久舉行。

    為表孝道,雖重要繁複,卻不可過分盛大,其次便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先皇駕崩,新皇未立,朝局不免動盪,這種狀況下,登基大典更多像是儀程,自然不會準備的過分浩繁。

    可冊封太子,乃是純粹的大喜之事,而且,基本上都是天子登基數年,穩定局勢之後,有充足的時間準備,因此,盛大繁複,也就可以理解。


    這套典制,從洪武沿用到永樂,雖然後來中書省被廢,但是,歷代皇太子及皇太孫冊封,仍舊是照此辦理,不過因中書省之廢,稍加變通而已。

    而迄今為止,歷代皇太子中,唯一沒有用這套典制冊封的,就是太上皇。

    這也是第二套典制的由來。

    太祖皇帝所制定的這套冊封儀,固然可以最大程度上的彰顯皇太子的地位之尊崇,儲君權威之盛大。

    但是,只一個缺點,就是需要皇太子配合的地方很多。

    按理來說,這不是什麼難事,有引導官帶著,皇太子所要做的,無非是按照典制行禮,執圭受賀罷了。

    可就是這一環,在當時卻成了難事。

    那時先皇登基不久,喜得長子,興沖沖的想要冊封為皇太子,但是,當時的太上皇,才剛滿一歲,名字剛上玉碟,路都走不穩當,還習慣半爬半走,偏當時先皇又催的急,可給禮部的老大人們給為難壞了。

    如此莊重盛大的儀典,總不能作為主角的皇太子,站著站著就趴下了吧。

    於是,這個時候,剛剛升任禮部尚書不久的胡老大人,就站了出來,向先皇建議,可以重新制定一個冊封儀。

    雖然當時有很多人覺得這麼做有違舊制,但是,胡老大人向來不是一個拖泥帶水的人。

    在得到了先皇的准許之後,大刀闊斧的對皇太子冊封儀進行了修整。

    其中,最主要的變化,就是將皇太子至殿上受冊寶,改為了命使持節至文華殿授冊寶。

    如此一來,皇太子要做的事情就非常簡單了,規規矩矩的坐在文華殿的座上就可以了。

    剩下的事,自有其他的大臣包辦負責。

    有了這次成功的先例,這一次的出閣儀典,禮部也是照此辦理,但是,到了天子那,他老人家卻覺得這麼做不妥當。

    要知道,這套新的儀典,是為了適應當初的特殊形式,所做的簡化版。

    雖然簡單易行



第八百一十五章:太子出閣  
相關:  北宋官家  大唐皇太子  明謀天下  重生大唐皇太子    快穿之我當鹹魚的那些年  離婚後的我開始轉運了  盛賦  我的七個姐姐絕色傾城  逐仚  
下面更火
搜"皇兄何故造反?"
360搜"皇兄何故造反?"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