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六百零一章:天子的任性
天子是有資格『小小』任性的。
尤其是大明的天子,只要鬧得不太過分,多數時候,朝臣們都能夠忍受,即便是鬧得過分了,也未必就真的會出什麼事。
這一點,朱祁鈺的心裡早就清楚。
但是,他更明白的事,任何的行為都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個代價未必會在當下,也未必會在朝堂之上,可卻一定會反饋在大明這座龐大的國家機器當中。
所以,對於這種『特權』,朱祁鈺使用起來十分謹慎。
到現在為止,滿打滿算,其實也就三次。
頭一次是登基之前關於「禪位」和「嗣位」的爭執,那一次是兼具政治意義和私人感情,一方面是為了消除之後的隱患,一方面,也是出於朱祁鈺自己的私心。
那一次要付出的代價,或者說遺留的問題,是讓當時本就動盪的局面有些不穩,朝野上下也流言四起,更是導致了他和孫太后,朱祁鎮走向對立面的速度加快了許多。
但是,這些問題,基本都在瓦剌之戰的勝利當中得到了解決,而最後的那一點,雖然讓朝堂上平添了許多風波,但是,總算還在控制當中。
至於第二次,則是面對太上皇時的禮節,不得不說,那是朱祁鈺少有的,憑藉私人感情做出的決定。
而由此帶來的後果,是朝野上下,一直都有流言私下議論天家只是表面和睦,還有非議朱祁鈺驕橫無狀的。
這些狀況,朱祁鈺心裡清楚,但是,因為僅僅只是私下議論,難以禁絕,所以他也沒有去管。
當然,也有御史上奏的,不過都被束之高閣了。
這件事情,到現在為止,始終都是一個小小的隱患,不過,朱祁鈺也沒有什麼想要去解決的意思。
反正,他沒有打算當一個完然無缺的聖賢君王,他一直想要的,只是於國有益,至於他的私德。
還是那句話,他維持自己的形象,天家的『和睦』,是因為這樣做,能夠讓朝局更加安穩。
只要影響不到朝局,那麼一小撮人如何議論,他並不在意。
這次也是如此。
可想而知,這次刑部和都察院在御前的爭端傳出去之後,哪怕是有龍體抱恙的幌子,也必然會有人議論天子懶政。
甚至朱祁鈺都可以想到,會有人拿之前選秀的事情出來做文章,勸諫天子修身養性,勤於政務。
對於他的名聲,是必然有損的。
但是,相對於在這個時候,將刑部和都察院之間的矛盾擴大化,用這種看似荒謬的理由暫時平息下來,對朝廷的好處,遠遠超過了他這點形象的損失。
當然,後果就是,這種矛盾只是暫時被延緩,而並沒有被解決。
後續刑部在具體的執行當中,必然會和都察院再次發生各種各樣的衝突,一旦落實到具體的事務當中,很多問題就不是一兩句話能夠解決的了的了。
不過,即便如此,朱祁鈺還是沒有打算放棄的意思。
事實上,在場的人都清楚,天子所說的理由,不過是個由頭,並非真實的原因。
如果真的是因為精力不濟,那麼完全可以讓司禮監代為批紅,這不費什麼事情,也同樣是成例。
只不過,心裡清楚是一回事,但是說出來就是犯忌諱的事。
尤其是有王振殷鑑在前,誰也不敢說這個話而已。
所以,這次爭端的實質,並不是什麼簡單的替天子分憂,而是刑部和都察院之間的一次新的權力劃分。
從朱祁鈺的角度出發,他自然有自己的考慮。
看過了大明的百年變遷,對於最終大明覆滅的原因,他多有思索,一個王朝的倒塌,必然是有種種錯綜複雜的原因。
但是,就大明而言,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過分的優待士人了。
這個士人,包括未入仕的讀書人,已入仕的官員,甚至包括已致仕的鄉紳。
認真細說起來,這其實和太祖皇帝有關,他老人家雖然對吏治下鐵腕治理,但是對於讀書人卻是十分優容的。
這種優容,最開始是身份地位上的,譬如舉人見官不跪,後來發展到待遇上,考取功名的讀書人,可以免徭役,稅賦,再到後來,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