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五百零二章:詭異的平靜
京城。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隨著太上皇歸期將近,朝局卻有些詭異的平靜。
要知道,就在前些日子,天子剛剛發出了一道足以震動朝野的聖旨。
在這道聖旨當中,天子一次性封賞了近十位太子三師和太子三少,幾乎涵蓋了現如今朝廷所有最頂級的文武大臣。
雖然說,自洪武以後,太子三師和太子三少已經完全淪為虛職,跟東宮並沒有什麼關聯。
但是,畢竟這幾個官職,都掛著太子二字,因此,有著極為濃厚的政治意味。
事實上,按照禮制而言,太子三師,掌以道德輔導太子,而謹翼護之,太子三少,掌奉太子以觀三公之道德而教諭之。
直白點說,無論是太子三師,還是太子三少,更多側重於的是太子的道德成長,相當於給太子立了一個道德標杆,讓太子在日常的行為和政務處理當中,有一個可以模仿的對象。
除此之外,太子三師另外的職責就是,保護太子的地位不受侵犯,算是太子在政治上的保駕人。
但是這兩個職責,前者並不是可以「教」的,而後者,因為大明的繼承順序十分明確,所以基本不會出現問題。
所以久而久之,太子三師就變成了,對於朝中功勳卓著,品行出眾的官員的嘉賞,並不具備實際的意義。
真正負責教導太子的,是東宮屬下的詹事府的左右春坊大學士,他們才是每日督促太子功課,講解經義,協助太子處理政務的人。
也是所謂的「太子黨」。
可這一次的聖旨,又和往日有所不同。
太子三師和太子三少,雖然不涉及東宮事務,但是畢竟在職責上,和東宮有一定的牽連。
所以一般情況下,太子出閣讀書之時,會同時加封太子三師,太子三少,備齊太子府的一應屬官,完成東宮的整個建制,這是慣例。
對於朝廷來說,也是太子出閣被視為朝廷重大儀典的原因所在。
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此大規模的給文武大臣加銜,肯定不是因為什麼功勞或者品德出眾,所以必然和太子有關。
但是,太子尚且年幼,距離真正出閣讀書,且還要等上幾年,所以,詔書一下,群臣紛紛將目光投向了太子這邊。
雖然說,如今太子養在宮中,但是,文臣們,尤其是身居高位的老大人,幾乎都有那麼兩個,交情不錯的宦官。
所以,想要打探些消息,並不算難。
於是,朝中很快便有了結論,上聖皇太后將太子接到了慈寧宮,準備給太子開蒙!
隨之而傳開的,自然也就還有,在慈寧宮中,天子和聖母的一番談話。
群臣也就理所當然的知道了,太上皇歸期將近,宮中上聖皇太后,一再插手南宮的侍奉宮人,護衛,乃至是太子的去留安排。
按理來說,這麼大的事情,朝臣們是必然要彈劾的。
一是為天家和睦,自始至終,天子對於太上皇歸朝,都持支持的態度,屢次遣使前去和談,財帛金銀也都是從內承運庫出,如今歸期將近,上聖皇太后卻處處提防,實則是有礙兄弟相親。
換句話說,孫太后的這種行為,相當於將天家惡劣的關係,擺到了檯面上。
天家如今的狀況,大家基本上都心裡有底,但是總還是維持著面子上過得去,在天下人面前,還維持著兄友弟恭,天家和睦的景象。
但是孫太后的這般做派,相當於撕破了這層溫情的面紗,一旦傳揚出去,勢必會對讓天下人對天家,對天子產生非議。
至於第二,則是為了太子的問題。
太子是儲君,正常情況下,太子兼具天子之子,及天子的繼任之君這兩個身份,所以何時開蒙,何時出閣讀書,應由天子決斷。
但是現如今情況特殊,太子是太上皇子嗣,但同時又是儲君。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從親緣的角度出發,太子開蒙,當由太上皇決定,從政治的角度出發,應由天子決定。
但是,不應該由深宮的聖母皇太后決定。
在過往的時候,孫太后雖然也曾經在關於太子的問題上發表過看法,但是當時朝廷無主,神器虛懸,她老人家是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