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殼狂潮 1627 青塘
更新:09-07 13:56 作者:金屬裂紋 分類:科幻小說
車隊進入青塘界百多公里之後,一片整齊的建築終於出現在地平線盡頭。
此時的太陽只剩下一絲餘暉,晚霞斜照,將前方的青塘映得一片火紅。
肖源身體一彈站了起來,遠眺前方的建築群:「總算到了!」
葉涵呵呵一笑,也朝青塘城區望過去,意外地發現牧場盡頭就是建築群,他意外地發現,青塘居然沒有護牆!
護牆並不是城牆,也可以是層層堆疊的鐵絲網,或者跨度數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壕溝等等,總之,護牆是城市防禦巨蟲的第一道防線,只要能起到這個作用,都可以視之為護牆。
但是青塘城區外看不到任何類似的東西,只有幾個孤零零的機槍塔立地城市邊緣,機槍塔後面就是城區。
在葉涵的印象里,全國各大城市早就重新建起了護牆,青塘是西部最大的人類聚集區,最大的特點不就是城高牆厚麼?
不過腦子裡念頭一轉又想通了,青塘地處西部,地廣人稀,自然資源相對貧瘠,能在這裡生存的巨蟲原本就沒多少,出現大規模蟲群的可能性非常小,而小規模的蟲群根本不成氣候,城市防禦體系完全可以應付!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一說如今的城市防禦體系,如果說軍方以往的作戰方針是禦敵於外的積極防禦,那麼如今的方針就是以守代攻保存實力。
早在蟲災爆發之初,北都就逐步設立多個核心城市,將大量人口集中起來,避免人口過度分散導致不必要的損失。
從那個時候開始,城市建築風格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不管原本是精緻婉約還是富麗堂皇,全都轉向結實耐造。
簡單點說,就是把牆砌得更厚,把窗戶做得更小,讓蟲子挖不穿,鑽不進。
這樣的建築肯定不如戰前住著舒服,但勝在安全,就連建築內部,都設計了必要的分隔,一旦蟲群大規模進攻,每一棟建築都可以化身碉堡,如中流砥柱一般對抗蟲群。
就連蟲災前的建築都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造,蟲災後的建築就更不用說了,壓根兒就是全面堡壘化,因而官方將之稱為堡壘樓!
至於民間的叫法可就多了,有些地方從功能著手直接叫炮樓、碉樓或者堡樓;也有的地方因為狹窄將其稱之為鴿子樓,還有因為高度叫做筒樓,因為顏色叫做灰樓的,林林種種,五花八門。
眼下葉涵等人只能看到青塘外圍,所有建築都是堡壘樓,它們高度一致,長寬相似,毫無裝飾的混凝土表面粗糙但非常結實,窗口小得像射擊孔。
說句不好聽的,這玩意的確和真正的堡壘沒多大區別,隨便找個窗口架上機槍,就能封鎖街道;幾個窗口同時架上機槍,就能形成交叉火力。
堡壘樓擁有的火力自然不止這麼一點,一般都是底層機槍,中層支援火力,頂層防空火力,遠中近搭配,低中高齊全,對付蟲群不是一般的好用。
以青塘的規模,不來它百八十萬巨蟲,根本不可能攻破城區,要不要護牆根本沒區別。
這樣的城市在國內還有幾十上百個,每一個城市都用它堅強的臂膀護衛著人類。
不過這樣的城市也只有號稱基建狂魔的國內才有,國外即沒有那麼充足的建築材料,也沒有那麼迅速的建築速度——根據北都權威記錄,一棟三十層的堡壘樓,從打地基到建成的最短工期只有九天,最長也不過十四天,平均只有十二天!
這個成績是工程人員日夜不停三班倒創造的奇蹟,換句話說,只要建築材料供得上,一支工程隊一年能建造標準堡壘樓三十棟,以每層安排二十四戶,每戶四口人計算,每棟樓能安置720戶,2880人。
因為人口眾多和資料短缺,堡壘樓按戶分配的情況很少,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和軍營一樣儘可能往樓里塞人,平均每棟樓安置的人員不下四千。
當然了,北都可不是把人往樓里一塞就萬事大吉,這麼多人口擠在有限的空間之內,時間短了還沒什麼,時間一長就是各種矛盾各種衝突,各種管理制度、物資供應、環境衛生、娛樂手段以及懲罰措施全部都要及時跟上,任何一項出現短板,都會造成不可預計的後果。
各大城市的人員管理都出過問題,總結了多年的經驗教訓之後,才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