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殼狂潮 573 驚爆消息
更新:09-07 13:51 作者:金屬裂紋 分類:科幻小說
軌道工廠建造的第二艘戰艦目前還是個謎,沒有人知道這艘戰艦的詳細數據,哪怕北月洲基地也找不到幾個知情者,而且所有人都對這艘戰艦的數據守口如瓶,只知道新戰艦的排水量數倍於011級。
新戰艦的建造還引起了軍方的又一討論,爭論的焦點在於新型戰艦的作戰定位。
一方面認為,太空戰艦應該以傳統的戰列艦為藍本,設計成多炮塔結構,裝備雷射炮、電磁炮以及其他類型的艦炮,作戰方式以炮戰為主,輔之以導彈。
另一方面認為,多炮塔早就是湮滅在歷史浪潮中的過去式,以空天戰機為主力的航空母艦,才是最適合太空戰艦的作戰形式。
炮塔派並不是狂熱的bb黨,這一觀點來自於實際的作戰考慮,他們認為,純戰艦模式才是太空戰的主要方式,因為戰艦體積大,裝甲厚,生存能力強,而且戰艦裝備核反應堆,陽電子炮那種扯淡的玩意沒法裝備,但除了雷射炮,還可以裝備x光炮、伽馬射線炮、高能微波炮……凡是能用電發射的武器都不是問題,綜合而言,純戰艦在真空環境下更有優勢。
與此同時,炮塔派也承認戰艦模式的綜合作戰能力弱於航母模式,但是航母的作戰能力太過依賴艦載機,戰機必須依靠過人的機動力作戰,在真空環境下,艦載機不可能使用推力較弱的電磁推進模式,動力必須使用傳統的化學反衝方式才能獲得強大的機動能力,如此一來就必須攜帶大量燃料,占用巨大的艦內空間,對戰艦的作戰能力起到不利影響。
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建造太空戰機在技術上是個極大的挑戰,為了保證空天戰機的性能,其體積肯定不能太小,設計方面也是個不小的難題,短期內完成設計並且大量製造太不現實。
最最重要的是,航母攜帶的戰機越多,作戰能力就越強,而每一架戰機都需要一位飛行員,這一點決定了航母必須帶上足夠的人手;而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可以將戰艦需要的人手降到最低。
同樣的噸位,戰艦需要的人手只有航母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意味著同等條件下,戰艦的續航力和自給能力是航母的四到五倍!
這一點才是炮塔派堅持己見的根本原因。
對此航母派嗤之以鼻,以人類現有的技術,就算造出了太空戰艦,也只能在地球附近活動,三五天時間足夠繞地球飛上幾十圈,十天的續航力和五十天的續航力有什麼區別?
戰艦就應該最大限度發揮作戰能力,以戰機為作戰主體的航母更加機動靈活,如果攜帶加裝核彈頭的導彈,每一架戰機都能給敵人造成巨大的損失,其破壞能力遠超戰艦模式。
為了增強說服力,航母派甚至拿出了太空戰機的設計草圖,然而也只是草圖而已,技術上的問題必須靠技術人員解決,這樣的草圖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儘管不肯讓步,不過航母派同樣承認,以戰機為主的作戰方式對後勤依賴性過高,必須建立完善的後勤供給體系,還需要伴隨航母出行的專用補給艦,不然單純以航母攜帶的燃料補給數量,艦隊的作戰半徑將直接影響綜合作戰能力,而且是個難以補足的短板。
雙方各執一詞,說的又都有那麼點道理,就連軍方都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才好,畢竟太空戰對全人類來說都是全新的課題,沒有人知道什麼樣的作戰方式才是太空戰的主流,而且太空戰怎麼打不僅取決於人類的作戰模式,還要看外星人的作戰方法,眼下無論說什麼都是紙上談兵。
問題是紙上談兵也要談,總不能等外星人打過來再決定造什麼樣的戰艦。考慮到人類在這場戰爭中的劣勢,人類艦隊在地球附近作戰的可能性高遠離境作戰,因此軍方最終決定套用海軍的作戰模式,建造航天母艦戰鬥群。
這是人類迄今為止掌握的、最有威力的戰鬥模式,在沒有更佳選擇的情況下,套用海軍的成熟作戰模式無疑是軍方的最佳選擇。
可炮塔派和航母派的爭辯卻遠遠沒有結束,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這兩派的爭論還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直到一場真正的太空戰以事實徹底壓倒其中一派。
但是誰也沒想到,這一場戰鬥會來得那麼快。
十一月底,天文學界再次爆出重磅消息,據多家天文台的觀測結果綜合分析,天文界確信,一支外星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