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華夏新史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快速遠洋艦隊
更新:09-15 10:28 作者:終極側位 分類:軍事小說
舍爾如願以償的坐在了德國海軍部長的辦公室里。他迎來了自己的巔峰!長達十幾年的一線生涯加上5年的血戰,無數的鋼鐵和鮮血鋪就了他的升遷之路。現在他幾乎出於德國公海艦隊最為輝煌的時候,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獲得了與英國艦隊同等的噸位,更重要的是,舍爾可以指揮一隻以公海艦隊為核心,以同盟國其它成員為臂膀的超大規模艦隊。而隨著德國艦隊南下計劃的實施,同盟國艦隊將徹底我成一個拳頭,以地中海為基地,輻射整個世界!
權利與責任同在,在享受莫大榮耀和權利的同時,舍爾海軍元帥同樣需要面對更多更強的挑戰!他非常清醒的認識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艦隊其實是走運了,無論是開始義大利和奧匈聯手重創法國艦隊,還是美國因為私利而遲遲不能加入戰爭,這些原因使得同盟國可以從兩線拖垮強悍的英國大艦隊。但是這樣的機會只會有一次,吃過虧的美英法等國不會再給德國這樣的機會,一旦戰端再起,同盟國艦隊恐怕就會面對協約國艦隊的傾力一擊了。
舍爾最擔心的還是美國,這個強悍的國家擁有讓別國難以匹敵的工業實力。單純拼造艦能力的話,恐怕現在的德國和奧匈綁一起依然不是美國的對手,條約限制了德國,但是同樣也綁住了美國人的手腳。如果一旦開戰,隨著時間的推移。協約國在海軍總體力量上的優勢會越來越大。所以在未來的戰役布局中,舍爾還是傾向於在戰爭前期積累大量的優勢。條約的期限是12年,在這段時間裡。德國海軍的中心議題就是怎樣造好條約規定的戰艦,以及如何用好這些戰艦!至於以後的事情嗎?那就由下任部長來負責了。
「在未來的海戰中,決定雙方實力的不是看我們海軍有多少戰艦,而是我們能在這場戰鬥中能調集多少戰艦。印度洋不同於北海,在未來的戰爭中我們需要在較大的範圍內進行機動作戰,時間就是生命就是勝利,所以我們必須讓我們的艦隊適合以後的戰爭。高速和航程將是我們必須考慮的問題。我們新建造的兩艘戰列艦將達到27節左右的航速,而航空母艦的最低速度將在30節以上,巡洋艦的速度會更快。那麼現在。我們是不是該考慮如何對待我們的那些曾經在一戰中戰功赫赫的戰艦了?比如說國王級戰列艦,比如說俾斯麥級戰列艦。」舍爾在一次海軍會議上這樣說道。
「按照條約規定,我們的三艘國王級戰列艦需要撤掉中部的炮塔,空出來的空間可以用於添置動力系統。這是一個大工程。不過在完成後,他們將達到至少27節以上的速度。」一名負責技術的官員這樣回答道。
「國王是必須改的,那麼俾斯麥級戰列艦呢?他們的航速還是太慢了,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動力的老化,他們的速度會更慢以至於會拖累艦隊的航速。」舍爾看著一屋子的軍官問道。
「俾斯麥級戰列艦是15寸重炮。而且有兩艘剛剛服役。」一名軍官小聲的說道。「這會讓我們平白失去8門15寸重炮的。」另一名軍官有些擔憂地說道。國王級改就改了,首先這是條約規定的,不改不行,同時也是因為國王級戰列艦的14寸重炮威力太有限了。未來的德國海軍不會靠他們的。但是俾斯麥級戰列艦的15寸炮不同。不少德國海軍高層還對他抱有很大的希望。
「用不上的武器,再厲害也不行。改進後我們的艦隊航速可以提高2成以上的航速。這對戰局有很大的影響。而且節省下來的重量我們可以進行其它的改動,比如說增加防禦水平,比如說增加水下防雷突出部。總之,我相信,在進行了改進之後的俾斯麥級戰列艦其綜合作戰能力會有極大的提高,我想大家不會認為現在的俾斯麥級戰列艦能抵禦16寸炮的攻擊吧?如果我們為了那兩門火炮而堅持不改的話,在增強裝甲厚,這艘戰艦的速度恐怕就只能用龜速來形容了。而航程也不足以讓它在印度洋作戰。」就在這個時候,一個聲音站在了舍爾一邊,而這個人就是雷德爾。
雷德爾不僅僅是航空巡洋艦的主持者,同時他也是高速艦隊的支持者,他認為德國只有保有一支高速艦隊才可以應對協約國在工業和總體實力上的優勢。而且相對於舍爾,雷德爾比他更進一步的地方在於要求戰列艦可以和航母編隊作戰,為航母提供夜戰和近戰保護。「航母是強大的,但是這種強大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他們處於對方艦炮的打擊範圍之外,為了應對可能的夜戰和近戰,我認為航空母艦艦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