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華夏新史 第六百六十七章 新「施里芬」計劃
更新:09-15 10:21 作者:終極側位 分類:軍事小說
「雖然明知道戰爭無法在短時間內結束,但是我們依然要儘可能的縮短戰爭的進程。長時間的消耗對於德國絕對是致命的,德國陸軍是一柄銳利的長劍,德意志帝國可以用精妙的劍術以暴風驟雨般的攻擊取得優勢,但是我們不能長時間的維持這個攻勢,我們的國家需要儘快的開始戰爭,儘快的取得勝算,儘快的結束戰爭!」——興登堡。
興登堡的一段話反映了德國人的糾結,一方面他們明知道無法在短時間內讓英法俄三個大國屈服,但是同時他們又想通過類似當年普法戰爭一般的打法,在幾個月之內通過爆發來直接打趴下對手,以較小代價來取得勝利。雖然現在伴隨著英法比荷四國在邊界上大興土木而讓當年施里芬制定的計劃幾乎不具備可實現性,但是固執的德國人依然想複製當年的勝利。
不過這一次,德國人的攻擊對象不是法國,因為法國已經和比利時和荷蘭達成了協議,兩國決定加入英法的防禦體系,一條橫貫南北的要塞防禦體系最終將被建立,當年施里芬同學計劃中最為重要的環節——「接道」比利時以主力軍團快速攻擊法國的計劃已經根本無法實現。在西線上,任何針對法國及其盟友的進攻都將變成正面的要塞攻防戰,這對於德國來說顯然是相當不利的!
西線算是沒指望了,毫無花俏可言的正面消耗戰加持久戰不是德國人所擅長的,於是乎德國總參謀部將目光放在了東線——沙俄這個貌似強大但實際可以用茶几來形容的國家上。在經過多番的研究和推演後。德國人決定搞出一個俄國版的施里芬計劃,不過參與這個計劃的不僅僅是德國,而所涉及的兵種也不僅僅是陸軍。這個計劃所用到的兵力可能不如前者,但是所涉及的廣度和作戰空間,卻是前者所無法比擬的!
「首先,在我們進入俄國領土之前,我們需要先消耗一下俄國人,給這個巨熊放放血。所以我建議我們的第一次對俄戰役在內線進行。我們將在東普魯士給進入我國的俄國人以迎頭痛擊!」小毛奇在一次內部會議中提出了一個讓人驚駭的意見。「如果提出這個意見的不是您而是一名普通軍官的話,他會被判處絞刑。」事後魯登道夫這樣評價道。
俄國人和英法相比最大的優勢就在於他龐大的軍隊數量。以及國民對人員傷亡的麻木。俄國的總人口數量太大了,他們可以補充的兵員也遠比德國人更多,但是他們缺乏足夠的重炮和其它技術裝備。在俄國陸軍眼中,重裝備的損失比人員損失更不能讓人接受,所以德國未來如果想要取得勝利的話就必須大量殲滅俄國人的有生力量和技術裝備。而很顯然,在廣袤的東歐平遠上和對方打拉鋸戰顯然不如將對手引進來。然後來一個關門打狗更加方便!
「西線是軍隊太多。地方太小,而東線正好相反,是地方太大,軍隊相對較少,即使我們無意主動進攻法國,我們依然要將半數以上的部隊留在西線,義大利人靠不住的。他們只會守衛法意邊境上的山脈,而奧匈帝國不是法國人的對手。所以我們需要讓俄國人主動集中起來隨後。給予其致命一擊!」小毛奇這樣解釋自己的戰略意圖。
「我們就在東普魯士。我們會在克尼斯堡修築一個無法逾越的要塞,讓俄國人知難而退。讓他們從克尼斯堡南部進入德國,這樣的話,他們會被積壓在一個相對狹小的空間之內,隨後我們將和奧地利軍隊一起從左右兩翼發動進攻,全殲來犯之敵,在野戰中俄國人已經證明了自己的無能,甚至連華夏部隊都可以輕易的將其分割和殲滅。這將是一場十分輕鬆的戰役。」小毛奇說道。
「我認為,華夏陸軍的水平要遠高於俄國,而且也遠高於我們的盟友,德國陸軍可以保證北線的攻勢。但是南線的盟友可就沒準了,我們既然已經將部分主力調往東線,為何不在第一次戰役中就投入了?」興登堡對此十分的不解,而且在他言語中透露出對奧匈帝國戰鬥力的不滿和擔憂。畢竟現在的奧地利可沒有出現一個叫歐根親王的軍事天才!此時的哈布斯堡王朝更適合誕生童話而不是一支強大的軍隊。
「我們強大的機動部隊也是有限制的,其最大的限制就在於行程和對後勤補給的依賴上,我們的步兵就已經可以輕易的折斷對方的進攻矛頭,既然這樣,我們為何還要動用珍貴的機動兵團呢?至於奧地利人?嗯,如果我們的盟友有華夏陸軍的一半的戰鬥力的話,我想我們就不用制定這個計劃了。他們的任務應該是繞到俄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