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之心 第九十四章 各自的期待與路線
許多從小生活在中國的玩家,會有一種錯覺,會覺得個人電腦才是玩遊戲最主要的平台。
像是什麼遊戲機之類的東西,不過是有錢人拿來玩遊戲的。
但是在美國和曰本卻恰恰相反,反倒是遊戲機這種傻瓜都會用,只要插上卡帶或者光盤,就可以玩的機器更受歡迎。
而不是個人電腦這種動輒上千美元,數千美元的設備。
而特里普所想的免費遊戲,卻與遊戲機為主的市場有衝突。
衝突在哪裡?
衝突在於免費遊戲,如何給遊戲主機平台分享利潤。
以往的傳統付費遊戲,基本上都需要發行商進行委託製作。
這樣一來,主機一方不光能賺到售價的分潤,還能夠得到硬體代工的利潤。
任天堂就是因為不透明,自己代工的利潤十分的巨大,所以一直不想放棄卡帶。
但是,堅守落後的人都是紙老虎,望向讓先進退步成落後的更是,哪怕任天堂再怎麼一統電子遊戲業界,它如此反動的做派,依舊會被人打倒。
不過,雖然存儲介質已經基本上是光盤了,但是依舊需要一個存儲介質。如果發行免費遊戲,先不算遊戲的成本,每一張光盤都是成本。
而且免費遊戲應該必須聯網才能遊戲,不然憑藉著單機貧瘠的遊戲內容,就算是免費了能玩幾天呢?
而聯機的免費遊戲,玩的應該不是遊戲本身的樂趣,而是一個架構出來體系的樂趣。
特里普覺得這裡應該學習萬戶的《模擬人生》系列。
《模擬人生》系列遊戲說實話,玩法卻很刺激麼?很有視覺特效麼?也沒有。
就是架構一個家庭,看著每一個生老病死。但就是有那麼多人喜歡。
哪怕遊戲推出幾年了,還有數不勝數的玩家進行相應的聯機,而且還在自發的開發較為有趣的劇本。
以往玩家都是一種只消費遊戲內容,而不進行創造的模式。而在《模擬人生》系列中,可以清晰的看到玩家們對於遊戲內容的貢獻,甚至搭建出一個完整的遊戲生態。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這款遊戲不管本身好不好玩,都已經可以說是一代神作了。
可是……這樣一款遊戲,最活躍的平台,卻是個人電腦平台。
其它遊戲機上的《模擬人生》系列,就比較尷尬了。依舊是純粹的玩家消費內容的地方。
不過,他們消費的遊戲內容,不光來自於遊戲官方的設計者,還來自於那些在個人電腦上那些有貢獻的用戶。
不過,電子藝界好像本身沒有太適合做電腦遊戲的廠商。
不過,特里普沒思考三秒,就有了一個辦法,收購!收購一家專門製作電腦遊戲的公司。
至於免費安全軟體和付費安全軟體的爭鬥,特里普也僅僅只是看戲而已。
安全軟體的使用需求,在特里普看來是強行製造出來的。
這種需求會維持多長時間,多大強度?
會不會像是玩家玩電子遊戲的需求一樣長久和旺盛?
這都是一個問題。
電子遊戲這個類別在特里普看來,要遠比安全軟體那個類別有發展有前景的多。
在他看來,電子遊戲產業就像是電影產業一樣。
雖然老的電影,可能持續不斷消費的人不會多,但是只要連續不斷的製作新作品,就一直能夠賣出去。
因此,在他這個思路的指導下,電子藝界的大量遊戲都是年貨產品。
因為他認為用戶如果喜歡購買一款遊戲,就會不停地去購買新作。
如果幾年磨一劍,才推出一款新作,那對於這個系列實在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甚至,他認為一年推出一款的節奏都有些慢了,如果給他一個機會,給他一個手下員工可以迅速完成工作的機會,估計他恨不得一個月就推出一款新作。
甚至是雙周就推出一款新作。
要知道,美國月薪的概念一般比較單薄,採用的一般是雙周薪的方式。
也就是兩周發一次薪水,特里普無比希望自己能夠在顧客剛剛拿到錢的一瞬間,就把錢收進自己的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