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之心 第七章 為了夢想,總會有人犧牲
「這位同學說的答案不算錯。電子遊戲算是消費電子產品裡面的一個分支,並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分支。早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知名的電子遊戲公司雅達利,就完成了一年從五百美元到五百萬美元的傳奇創業故事。
電子遊戲擁有的非常大的趣味性,我知道的許多的年輕的孩子,都是因為電子遊戲,走上了編程的道路。
不過說二十一世紀是電子科技的世紀,完全是靠電子遊戲,這我是不認同的。
電子遊戲固然重要,但是電子科技對人們的影響應該更大。
第一次工業革命,人類從手工生產發展到了工業生產。
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用上了更方便和清潔的電力。
而我相信在這以電子科技為主導的第三次的信息革命中,人類會可以不事生產,全部交由電腦來做。
大家看看我手中的這枚晶片。這是英特爾公司在十多年輕生產的一枚晶片。大家覺得這枚晶片能做到什麼?
能讓我們可以玩到遊戲麼?
不止是這樣。
這枚晶片可以布置在工廠生產線的各個角落,通過它處理得到的數據,要遠遠比人來的更加精準,更加便捷。
現在我們已經擁有了可以用電腦程序編程的車床,這種按下按鈕,就可以完成一連串工作的機器,在以前可是想都不要想得。
我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人工智慧,我覺得終有一天,人工智慧會幫人類結局所有問題。
而人類需要做的,就是創造人工智慧而已。
我們正在路上,但路還有很長要走。
希望大家在未來幾年的學習中能夠有所收穫,讓文明邁步向前,這是你我共同的責任。」
聽到海倫教授的這一番演講,有一位同學舉起了手。
「請講。」
「請問海倫教授。如果未來真的像您描述一樣。所有的工作都可以由晶片來完成。那還要人來做什麼呢?以前看儀表的工人是不是就失業了?一看操控工具機的工人是不是也失業了?
失去了工作的他們,能夠做什麼呢?
並且,按照您的描述。人工智慧真的有一天能夠實現。那是不是代表,這個世界就不需要人了?
我問完了。」
海倫幾乎思考都沒有思考,在學生問完的一瞬間他就答道,「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候。英國的紡織工人會砸壞機器。在第二次電力革命的時候,有人說電力是神才能操控的能力。
然而,我們現在依舊用著機器,依舊用著電力。
為了夢想,總會有人犧牲,無論是誰。
那些被犧牲的人,雖然看起來很可憐。但是不犧牲他們,我們無法邁步向前,最終苦的是更多的人。
如果沒有機器、沒有電力。
我們現在能夠在這樣寬闊的教室里,遨遊在知識的海洋里麼?
不能!
你問我,是不是人工智慧實現的那一天,就不需要人類了?
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是『不』!
是需要人類的!
機器是為人類服務的。以前如此,現在依然。
雖然可能它們作為新生事物出現,會損害一部分的利益。
但是我想說,如果有一天人工智慧能代替我的工作,我也心甘情願。
我還是那句話,為了夢想,總要有人犧牲,無論是誰。
你懂我的意思麼?」
那位提問的同學,羞愧的低下了頭。
在海倫教授慷慨激昂的演講下,他忽然明白了自己提出的問題是多麼的可笑和無聊。
哪怕沒有電子科技的出現,依舊會有人被淘汰,依舊會有人成為時代的眼淚。
他忽然覺得自己學習電子科技,是一件非常神聖且光榮的事業。
雖然海倫教授的講話很有煽動力,但是高橋卻沒有太大反應。作為曾經的萬戶的主宰,他經常會見到許多有能力會演講的人。
與海倫一樣有煽動力的人,他也見過幾回。他承認這樣的人更可能獲得萬戶的投資,但是他本身卻不是很喜歡這樣張揚的人。
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