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宋 第三十九章 戰亂
高麗,是帶著惡意來的,因為皇甫德回到高麗後,直接說渤海王一旦成長起來,比晉王和遼人加起來還要可怕。
高繼沖在安置難民的時候,高麗正在將光軍遷移到保州,同時將三韓故國的遺民朝西方調,把原渤海國的遺民往東方調,這是為了不讓渤海王加以利用。
而高麗水師也在大規模地向西海道調集,這是要與渤海海軍爭奪遼東灣的架勢。
這個時候的遼東灣,並不是在渤海,而是在黃海。遼國滅掉了渤海國,這裡就叫遼東灣。不知道後世為什麼移到了渤海。
渤海在掃蕩一遍過後,遼國的水軍絕了,符彥卿和慕容彥超都沒有要擴建水軍的想法。所以渤海艦隊只保留了六艘戰艦。剩下的二十艘戰艦全部調集到了黃海艦隊。包括了三艘鐵甲艦。
只是由於新的蒸汽發動機遲遲不能達到標準,神舟號還呆在旅順無法動彈。反而是捕撈船一下子從二十艘猛增到了五十艘。這些捕撈船大小都與戰艦差不多,上面的船員經過了挑選,除了捕撈作業以外,還需要進行軍事訓練。高繼沖的意思是這些捕撈船的船員就是未來海軍士兵挑選的人才的基地,同時也是維護海域秩序的基本力量。
渤海和黃海,至少在遼東半島,不會再有個體小漁船的出現。因為大型的捕撈船隊效率更加高,捕撈時有嚴格的規定,不會對漁業資源造成不可恢復的損失。
最開始的衝突就是捕撈船與高麗的漁民之間發生的。
因為掛著渤海王旗幟的捕撈船隊到了西海道和西京海岸,把高麗的漁民和漁船「劫持」走了,理由就是他們捕撈了渤海王規定不准捕撈的幼魚。
敬梁與閔平江持續挑戰著高麗國的耐心,他們就是要挑起戰事。邊境地區的局勢很快就緊張起來。
不管是海上還是陸地上,一場場小的戰鬥,都以渤海方面輕鬆獲勝告終。其過程簡單得高繼沖聽都不想聽。
海上的勝利毫無懸念。不過陸地上,高麗國正在調集軍隊,試圖把渤海師一次性趕下海。
顯州,石重貴在風雨和潮濕中終於頂不住。再次病倒。晉軍對高麗國的行動採取了觀望態度,如果渤海王打不過高麗王,那就證明皇上的選擇是錯的,他們要迎回太后。讓太后來主持大局。如果渤海王贏了,那就需要考慮如何與渤海王合作。因為渤海王根本就沒有接納他們意思。
「如果讓高麗軍先發制人,我們就算能打贏,也會損失慘重。」葉天召集了陸軍的全部軍官。
高繼沖和王婉容,加上內衛。新兵團和教導團全部到達了土城。
「算上我們和學院兵,也不過四千人。高麗人的光軍據說有二十萬,保守一點,能打仗的至少有五萬人。這五萬人如果等他們集結完畢,你們需要以一敵十。所以不能讓他們集結。這是一場艱苦的戰鬥,你們將深入敵後,不要在乎一城一地,以殺傷敵軍的主力以及軍官為目的,要充分利用夜襲和伏擊打擊敵人。敵軍比契丹人更加不如,他們營養缺乏。到了晚上就是睜眼瞎。你們不同,黑夜阻擋不了你們。高麗兵一個月才訓練一次,將官的親兵三四天才訓練一次,而你們每天都訓練。你們有輕鬆擊敗他們的資本,你們有全身而退的資本和能力。雖然這可能不現實,但是我還是希望你們每一個人都要回來,多動腦子,你們要用腦子打仗,而不要去拼命。我,渤海王。不需要你們去拼命,我希望你們能夠活著回來。」
渤海師有四個團,一個團在七百人到八百人不等。千山防線以及地方警察。渤海師以團為單位,從不同的方向想保州城攻擊前進。他們要打擊的是高麗軍的主力。而教導團和新兵團混編後在後面掃滅殘餘。
「這算是移民嗎?」
七百多人。應該是某個家族的農奴,他們可以用身無片縷來形容,很多女人都露著胸部,不是故意露出來,而是根本就沒有多少布料,不管男女勉強遮住下體而已。他們在地上挖著土窖。上面蓋一個茅草屋頂,冬天,恐怕只能在裡面生火取暖才能勉強活命。他們的農田,標準的刀耕火種。
他們幾百人聚集在一起,眼看著家族的家丁被一個個擊倒。沒有反抗,也沒有潰散。他們是逆來順受的,誰來給一口飯吃,他們就跟誰。
七十多個家丁當然不是四百多人的正規軍隊的對手。幾個呼吸間,他們就全倒下了。那些貴族的男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