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降生大明朝 054 育種並非一朝一夕之功
更新:11-29 19:25 作者:與天同怒 分類:軍事小說
這些六部的官員跟朱厚熜犟著,一副忠君體國,勸諫君主走上正路的氣勢,卻是聚齊起一股威壓,要朱厚熜現在就下令——
把以前搞祥瑞那一套的官員清理掉。
人事變動,是要真刀真槍、不顧體面地撕咬的,有著極為寬廣的權力尋租空間。
若是在地方上掀起祥瑞大案,各地重要職位有缺。
那便是大明GDP高速發展的支撐點。
他們這些京中官員,穩坐釣魚台,有得是拿捏地方的方法,可以獲得的利益,光是想想就憋不住笑。
可惜,路上遇到黑犀牛,牛頓的嘲諷直接拉滿了。
他輕飄飄一段論述,就把六部官員這番要求的神聖性抹除,把他們從稱量皇帝道德的秤砣上拿開,也放到稱上去,要稱一稱。
你說處理搞祥瑞的官員很重要。
但是沒有你們聒噪,對牛頓更重要。
李時珍不等這些六部官員站起來,就這樣調整自己的呼吸,眼神變得堅定無比。
牛頓說得對——
他為的是大明的百姓。
李時珍向朱厚熜復行一禮,繼續道:
「臣之所培稻種,可於南方實現雙季連作,每畝產量可以比當地稻穀增加十成。」
也到他幫牛門出力拉贊助的時候了。
所聞不如親眼所見,李時珍鄭重地走到屬於他的木籠面前,把自己看得比性命更重要的種子,小心翼翼地從罐子裡捧出來。
前所未見的種子,在掌中堆疊成一座鼓鼓的小山,似有若無地散逸出絲絲縷縷清爽的稻穀香味,極其新鮮。
李時珍主動將之奉送到朱厚熜面前:
「此乃今年六月下旬,熟成的稻穀。」
他再次強調著,在剛剛文官們與皇帝拉扯時候,被忽視的重要一點。
尋常稻穀大多是九月才能熟透,一年只收割一次,從青青禾苗到被大明皇帝吃到肚子裡,時間間隔太長。早熟者產量低。
而此種稻穀,六月即熟,在溫暖濕潤的南方地區,就有可能實現一年兩熟!
這才是戶部尚書應該發散思考的問題!
當那股乘機攀咬其他官員的攻勢,被牛頓毫不留情地打壓下去,百姓的吃飯問題,才稍微走進了他們與皇帝的心中。
朱厚熜像站在祭祀儀式上似的,用接下最高規格禮器的姿態,莊重地承接李時珍給予的稻穀。
終於,是開始討論正事了。
牛頓也沒閒著,給跪著的官員一人發了一粒。
這群笨笨豬看個影兒,沾沾光就行了。
發多了,李時珍肯定心疼。
種子可是來年的希望,當牛頓將稻粒捏在六部官員眼前的時候,他們都揚起頭顱,情不自禁地伸出雙手,感受其沉甸甸的重量。
如果能種到自家的田地里
牛頓毫無波動的聲音適時銜接,也許他太懂怎麼樣勾起別人的嚮往與好奇:
「此稻米色粉紅,氣香味腴,若是架上籠屜熏蒸,嘗之綿軟細嫩,香甜可口。」
牛頓可是李稻的第一品嘗官。
平時忙著科研修仙,他恨不得把一天所有時間都利用到極致,只吃清水和乾糧就可以對付口腹,但是,他也不是舌頭被黑暗料理毒到麻木了,也吃得出食材好壞。
他每給六部官員分發一粒種子,就緩緩描述著這稻穀的好處。
在宣傳產品上,他的切入角度,比李時珍花樣多太多了:
「尤宜煮粥,不消佐以他物,湯汁澄澈溜滑,且米粒不碎散,分明如星子,品質優良。」
朱厚熜咽了一口唾沫,嚮往道:
「朕要立即將此種,擴散至大明全境。」
李時珍此刻,難得懂了牛徐行為什麼,每天都一副不高興的樣子,遇到不好好聽自己講話的人,真得很容易消耗掉自己的耐心。
他攔住朱厚熜的衝動,遺憾地嘆了口氣:
「臣研精選稻種之法,期求色澤鮮麗,且無蟲蝕病害之穗,以為種源。挑選之際,須慎之又慎,以免劣穗混入,壞其良種。」
「然此種性未穩,吾植之已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