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文魁 第二十七章、魚復三險
是勛知道,在原本的歷史上,數十年後,曹魏大將軍司馬昭將會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等將統率大軍,征討蜀漢,總兵力將近二十萬之眾。其中鍾士季在快速奪取了漢中以後,便即沿蜀道南下,深入得比自己還遠,一直打到劍閣,但隨即就被蜀漢各路人馬齊聚給堵住了,難以寸進。最終打破這一僵局的,乃是鄧士載偷渡陰平之計……
那麼陰平小路究竟在哪兒呢?根據史書上簡單的描述,應當在陰平縣城附近為其入口,然後南逾摩天嶺,「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經過故德陽亭,最終抵達江油,大致位於劍閣和涪縣之間。如今張既、蘇則往取陰平郡,就目前的實力對比來看,蜀人必然棄守,拿下來難度不大。那麼,真要遣一軍去偷渡陰平嗎?
是勛食中兩指有節奏地輕叩桌案,凝目地圖半晌,最終卻還是長長地嘆了一口氣無益也。
首先,此計太過懸危,鄧艾也算是撞上了大運,才算勉強得過,自己則肯定是不敢去的。那麼若派別將前往呢?是勛大致記得,鄧艾使一萬軍在前開道,二萬軍負糧跟進,總共計有三萬步卒。如今自己除留守漢中和往取陰平的兵馬外,手下不過四萬餘眾,雖說能夠拿得出三萬人來,卻等於扔進去一多半兒的兵力。先不說三萬軍一走,劉封很可能立刻揮師來攻,一口氣把自己給趕回漢中去,且這三萬人若真能得渡陰平還則罷了,若有挫跌,恐怕自己將來連漢中都防守不住啊!
而且原本歷史上鄧艾的意願,是經此小道穿插到劍閣之後,攻打涪縣。如此則「劍閣之守必還赴涪,則(鍾)會方軌而進;劍閣之軍不還,則應涪之兵寡矣」。但就目前的形勢來看。且不說劉封會不會全師以援涪縣援涪是為護成都,可如今成都和葭萌就不是同一股勢力在守備啊而若劉封根本不動。偷襲軍順利抵達成都城下,劉禪就真能跟原本歷史上一般開城投降嗎?
要知道如今成都城內主事的可不是那懦弱孩子,而是吳懿、李嚴,應該不會那麼沒蛋用吧……
唉,知道有這麼一條小路又能如何?時勢不同,想抄後人的故智也根本抄不動啊……
思來想去,是勛最終只得喟然而嘆:「為今之計,乃請陛下增兵矣。」
原本歷史上鍾會主力抵達劍閣的時候。約有十五萬眾(包括吞併了諸葛緒的三萬人),將近自己的四倍,就算葭萌不如劍閣險峻,你起碼給我湊上十萬人,才能夠談得上進攻吧。如今四萬對三萬,又缺乏迴旋餘地,各恃地理之險,那也就只敢遙遙對峙而已。
只是劉封可以繼續跟葭萌呆到地老天荒,自己在廣元無城守把,是不可能停留太長時間的光從漢中通過險狹的棧道運送糧草到此。一石谷在途中就會被吃掉六斗,真的很難長期供應啊。
就不知道曹操還能撥多少人給自己了是峻押送俘虜和傳遞捷報尚未歸來,目前從雍、涼二州仍陸續有小股部隊南下增援。數量達到了驚人的每日三百!就按這種速度,估計還湊不起一萬人呢,自己就必須得打道回府了……
實在無計可施,只好詢問沮授、呂蒙:「子輔、子明,何以教我?」
呂蒙說後事暫且不論,咱們既然已經打到這兒來了,便不可輕言放棄「一旦糧盡而退,馬鳴、白水雖險,無可屯駐大軍也。蜀人必將復奪。」不過他揚鞭一指周遭:「自白水而至葭萌,數百里棧道。唯此處可積糧谷,便當築城。以便轉運。」
不管咱們是就此暫退,還是能夠繼續朝前方挺進,我看廣元這地方都是一個非常合適的前線基地但這合適是說位置,以及地方開闊,方便囤積物資,但偏偏不利於防守。故此呂蒙建議,應該在此地築城。
是勛點點頭,他知道原本歷史上,劉備就在這裡新設過漢壽縣那還是前一世自己嘗試考證關羽的「漢壽亭侯」之漢壽何在,才注意到相關史料的其後諸葛亮數次北伐,要從蜀中運糧以資漢中,漢壽也是一個重要的物資囤積地和中專站。
他還知道,漢壽後來曾一度改稱利州,後蜀主孟昶為御宋軍,曾在劍閣、利州設防,但因為利州無險可守,所以北方棧道一失,守將王昭元直接棄守而奔劍閣,白白把城裡八十萬斛軍糧送給了宋將王全斌這也說明廣元曾是蜀地北部的重要屯糧基地。
只是呂蒙之言雖善,自己目前卻缺乏足夠的物資和人手,難以短時間內在此處修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