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文魁 第一章 、益州內患
成都城位於四川盆地中部,據說其歷史可上溯到公元前五世紀中葉,古蜀國將都城自廣都樊鄉遷移至此。√∟根據《太平寰宇記》所載,成都之名是取周公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之意,成都者,終成都邑也。
公元前316年,秦滅巴、蜀,即以故蜀地為蜀郡,以成都作為郡治,其後兩漢亦沿用之——雖然漢代的蜀郡,較秦之蜀郡地方更為廣袤。漢武帝始設刺史部,蜀郡歸屬益州,至東漢時刺史常置,從監察官逐漸轉化為行政官,州治定在成都東北方向、廣漢郡之雒縣。初平年間,雒縣被火,城邑焚燒殆盡,益州牧劉焉遂將州治移至成都——從此以後,成都城遂成為益州的統治中心。
劉焉去世後,傳位其子劉璋,建安十年,劉備率軍攻克成都,劉璋自縛出降,於是成都城又成為了劉備集團的核心基地。不過與原本的歷史不同,劉備此番入蜀,缺乏足夠的大義名分。
《三國演義》中寫劉備初顧茅廬,以訪諸葛亮,對守門的童子說:「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皇叔劉備,特來拜見先生。」軍號為重號將軍、爵為列侯,又兼一州之牧,實足烜赫——「皇叔」云云乃小說家言,可以不論。可是在這條時間線上,劉備也沒有得陶謙三讓徐州,也沒有跟隨曹操入許都晉謁天子,自從公孫瓚署其為平原相以後,十多年間並無寸進。一直等到依附荊州。曹操為了分化瓦解劉表陣營。才給了他一個沅州刺史的空頭銜。
沅州刺史而入益州,不但無軍號,連個爵位都沒有,你拿什麼來號召人心,進而統治偌大的益州呢?
故此法正獻計,劉璋不是降了嗎?乾脆您把他的名號全都搶過來,不就完了?於是劉備即與劉璋聯宗,讓劉璋把繼承自乃父的振威將軍、陽城亭侯、益州牧的頭銜拱手相讓。劉備則把沅州刺史送給了劉璋——反正也沒蛋用,純當交換,這筆生意做得過啊。
於是劉備即以新任振威將軍、益州牧的身份開府理事,任命法正為振威將軍長史、蜀郡太守,任命龐統為益州治中從事、徐庶為益州別駕從事,皆委以重任。此番出征關中,劉備攜法正、徐庶同行,留龐統以理州事,並負責糧秣、物資的搜集和運補。
龐統龐士元,年僅三十歲。原本不過襄陽一處士耳,雖然深得名士司馬徽等人讚譽。卻不為劉表所喜,未能出仕。劉備駐新野時,龐統因徐庶所薦而得用,乃深受劉備器重,幾乎超越了舊臣孫乾、簡雍等,而成為劉備麾下第一謀士。在原本的歷史上,龐統就是這一年在攻打雒城的時候中流矢而死的,不過在這條時間線上他卻避過了大難,並且活蹦亂跳的,眼瞅著無病無災,且還有二三十年的時光可以大展才智。
不過留後事無比繁冗,加之蜀中初定,東州士尚未徹底收服,益州土著仍與劉璋時代一樣離心離德,龐士元殫精竭慮,忙得連原本豐潤的面頰都瘦下去整整一圈。尤其正在緊張、繁忙之際,從事楊洪又送上來一厚摞的卷宗,更是瞧得龐統虛火上升,忍不住就一拍桌案:「豎子安敢如此!」
楊洪拱手應道:「法孝直其性偏狹,今恃主公寵信,外統都畿,內為謀主,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已擅殺毀傷己者數十人矣。治中宜啟主公,抑其威福,否則縱橫而無制約,必致刑政失統,蜀地紛亂。」
龐統沉吟少頃,最終還是緩緩合上了卷宗,沉聲道:「吾亦知孝直之跋扈也,唯念其有大功,主公能得全蜀,多賴其力,故不忍深責之——乃不知竟囂張若是!然今其方從主公北征,若即懲治其屬,或啟主公抑之,恐搖軍心,於戰事不利。季休可密偵其不法事,務求確鑿,待主公戰勝歸來,再作區處。」
楊洪躬身應諾,於是捧著卷宗出去了。可是沒想到隔牆有耳,旋即便有一名書吏將龐統所言記錄下來,密書傳至前線軍中,稟報法正。法正見之大怒,恨聲道:「龐士元欲害我耶?固知荊州人最叵信!」
可是隨即一瞥眼,瞧見自己身邊的好朋友李嚴了,趕緊解釋:「吾所言,主公自荊州所取用人也,非關正方事。」
李嚴也是荊州人,祖籍南陽,曾為劉表用為秭歸縣令,後來荊益之間起了衝突,他因得罪蔡瑁等當道權貴,乾脆西投益州,被劉璋任命為成都縣令,就此跟法正結為好友。雖說要是晚跑兩天,說不定李嚴就跟龐統一樣,都被劉備「自荊州所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