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文魁 第三十四章 、陣前車懸
長矛手乃騎兵之克星,但這生克卻並非絕對的。△首先矛軍鬆散則無效率,密集則不易轉動,很容易就被騎兵沖了側翼,甚至是抄了後路。倘若四面皆為長矛手呢?那行進迂緩,騎兵既可以騎射對之,又可以帶著你轉圈、遛彎,跑不上幾百步,長矛方陣就必然混亂,從而露出滿身的破綻來。
除非當面都是具裝甲騎,不配弓弩,唯一的攻擊手段就是衝撞,外帶主將也只會衝撞……那矛陣之克騎兵,主要責任也全在騎兵將領身上。這年月的甲冑水平逐漸提升,防護範圍也越來越大——漢軍而著筒袖,兩臂皆護,這在前代是從來沒有過的——但還出不了具裝甲騎,理論上就算鎧甲最高級的,也處於輕重騎兵之間而已,隨身必配弓弩。不僅如此,騎槊普遍長近兩丈——所謂「丈八蛇矛」是也,比步兵用矛要長得多了,即便正面相敵,只要不故意把馬腦袋往人矛尖上撞過去,也未必就落了下風。
便如同夏侯惇此時一般,沒想著就靠自家這幾百騎馬部曲直接沖入敵方矛林——真要那麼搞,那他死定了,並且必留下愚將之名——一近敵陣,他先就把馬側過來了,然後橫槊掃擊。隨即曹兵的第一線矛陣也已殺到,雙方各以長矛攢刺,當即便血花飛濺,躺倒了十數人,各自陣列都有所動搖。
就趁著這個機會,夏侯惇這才指揮騎兵尋隙殺入敵陣,力圖撕大缺口。長矛兵後面,一般都布列著刀盾兵。不過刀短盾小。無法與騎兵正面拮抗。想要攔阻夏侯惇繼續向前,便只有靠將領對戰啦。
於是周泰周幼平挺槊而出,直接迎上了夏侯元讓。
兩將馬打盤旋,頃刻間便相交了七八個回合。夏侯惇心說果然不愧是重創高行的江東驍將,武藝精熟,雖為南人,馬術也還瞧得過去。這要是單獨對決,夏侯惇有信心三十合內便戰敗周泰——當然啦。以周泰之悍勇,打敗他容易,打跑或者擊殺他,或許難度不小——但如今是兩軍混戰,二人又皆為前陣主將,須得防備敵方小兵,也須隨時掌控戰鬥節奏,都只能拿出五分力氣和精神來馬上對戰,故而勝負正不易分也。
前陣開始了殘酷的廝殺,這時候曹軍兩翼也逐漸擺了上來。江東兵數本來就少。又布密集守御之陣,正面寬度遠不如曹軍。故此曹軍陣形逐漸從錐形變成橫陣,又自橫陣變成雁行,兩翼張開,箭如雨下——正如《孫臏兵法.十陣》中所云:「雁行之陣者,所以接射也。」
江東陣內自然也以弓弩相還。因為陣列排布緊密,一具盾牌可以同時遮護三名士兵,故此曹軍箭雨雖密,對於敵軍的損害卻並不甚大——要就這麼射下去,恐怕箭都射光了,也破不了敵陣。所以樂進、李典便指揮部眾逐漸壓近,開始配合夏侯惇從兩翼白刃攻敵。
曹操站在礟車上瞧得很清楚,雖然給兩翼布置的是相同的任務,二將對局勢的把握也幾乎相同,但兩人的應對之法卻迥然有差。樂近是猛將,他跟夏侯惇同樣,一騎當先,直薄敵陣;李典素以謹慎見長,沖勢雖然不夠猛烈,但是顯得非常沉穩。於是側過頭去問荀攸:「二子誰先建功?」
荀公達回復道:「若面疏陣,或敵非精,文謙勝也;然以今日之勢,曼成是也。」對於布列密集陣形的精兵來說,光靠猛衝恐怕是收穫不大的。
果然,前陣夏侯惇為周泰所阻,難以破入敵方陣列,一側的樂進也是如此,率先衝擊了兩三回,都無法動搖江東軍的陣勢。他所面對的正是江東老將黃蓋黃公覆,終究年歲大了,出馬與樂進交了幾招,深感難敵,於是退入陣中,號令部下:「但長矛密集,以弓矢射之可也。」
相互間又斗一陣,樂進所部中箭的數量越來越多,陣列竟然有些渙散。黃蓋及時抓住了這一契機,突然派驍將董襲展開反擊,長矛如林,瞬間便將樂進所部逼退了十餘步。隨即董襲率領刀盾手瞅准一個空檔直衝過去,當即把敵陣割為兩段。
樂文謙見勢不妙,只得勒兵後退。黃蓋再令放箭,曹兵折損甚多,就連樂進的肩膀上也中了一箭,「哎呀」一聲伏倒在馬鞍之上。他的部曲匆忙左右衛護著主將脫離戰場,曹軍東翼就此崩潰。
東翼潰散影響到中路,夏侯惇也不敢再沖了,使個花招擺脫了周泰,下令暫且後退。本來曹軍結陣而退,未為大敗,退出去一箭之地重新整列,還有捲土重來的可能,以密集陣形的速度,那是根本追趕不上的。可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