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鄉 第二十九章時代的局限性
第二十九章時代的局限性
儒者是這個世上心胸最寬廣的人,能夠容納下天地萬物。
同樣的,儒者也是這個世界上心胸最狹窄的人,見到異端必定會痛毆至死。
大漢的儒者還處在儒家文化鼎盛的初始階段,這個時候的儒者往往會博採眾長,最終完善儒家岌岌可危的學術體系。
因襲,不論是公孫弘,還是董仲舒這些人,對於諸子百家的態度很奇怪,一方面他們在孜孜不倦的吸收其餘學說,一面又對其餘自主發展的學說進行著極為殘酷的摧殘。
這種兼容並蓄的方法,其實也不是儒家自己獨創的,而是大漢民族從一開始舊有的特性。
當有熊氏孤獨的生活在大地上的時候,在他的周圍全部都是敵人,沒有一個是好相處的。
於是有熊氏的族長少典就生了兩個非常爭氣的兒子,一個後來叫做黃帝,一個叫做炎帝。
一個以武力強悍著稱最後化作軒轅氏,另一個以種植莊稼著稱被稱之為神農氏。
當皇帝覺得自己已經強大了無可匹敵的地步的時候,他就開始向外擴張,開始了自己統一氏族部落的戰爭。
開始的時候,他與炎帝也就是神農氏是聯合的,後來,炎帝覺得黃帝的侵略性太強,就與他分道揚鑣。
黃帝的實力大減,於是,他就想出來了一個辦法,這個辦法就是著名的兼容並蓄。
他在征服一個部落之後,不是再把那裡的人全部殺光,而是接納進了自己的部族,如此一來,皇帝部落就逐漸變得極其強大,為奴隸社會的形成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這一點可以從龍圖騰的變化上就能看出來,最開始的有熊氏的圖騰是一條大蛇,征服鹿族之後大蛇就多了鹿角,征服魚族之後大蛇就多了魚須,魚鱗,魚尾,征服牛族,馬族之後,一顆別致的龍頭也就出現了……
等到中華文化史上的一個完整的龍的形象出現之後,華族就已經成為了東方大地上無可置疑的霸主。
如今,儒家也要走這樣的路子,他們不是不允許諸子百家的學問出現,而是諸子百家的學問必須經過儒家這個大熔爐冶煉之後才能以新的面貌示人。
總體上來說,大漢的學問是貧乏的,而且大部分都是心學,如果把歷史,律法,政治性的書籍去掉之後,大漢基本上沒有幾本真正意義上的書本。
《農書》《曆法》《器物製造》等等方面的學問更是少的可憐。
雲氏的書籍從一開始就被皇帝看重,至今為止,皇家抄錄雲氏書籍的工作依舊在進行,這是一項極為繁雜宏大的工程,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成的。
要知道雲氏的書籍不僅僅有雲琅幾年來撰寫的書籍,還有繼承自太宰的大批書籍。
這個時代的書籍完全靠抄錄,基本上談不到什麼發行量,有時候毀掉一本書就等於絕了一門學問。
鴻臚寺里也有很多的書籍,雲琅翻看了一些,就嘆口氣把書卷丟在桌子上,巫卜之類的書在鴻臚寺藏書中占據的比例實在是太大了。
離開藏書閣,雲琅就來到了鴻臚寺寬闊的院子裡,院子裡有幾顆極為古老的柳樹,在月色下顯得更為蒼老,長明燈座里透出昏黃的光芒,照在通往遠處的小路上,卻什麼都看不清。
大漢的星空倒是極有看頭的,如果不是皓月當空的話,此時的天空,應該是星斗漫天的好時候,有了月亮之後,星星就變得稀疏很多。
「怎麼,雲郎對星象也有研究?」
一個黑袍人從夜色中走了出來,站在長明燈座前邊,剛好讓一束柔和的光照在他的臉上。
這個人云琅認識,他就是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兩年多不見,他已經從太史令變成了博士館的博士。
「今夜月色太明,不是觀星的好時候,如果雲郎有心,可以在下玄月消退之後,來老夫的觀星台一聚。」
雲琅對於經常出現的黑袍人已經不感到奇怪了,畢竟,公孫弘說了,有十一個博士對他非常的感興趣。
一道流星從東邊星空突然暴起,而後划過大半個天幕消失在了北邊的天空。
雲琅指著流星隕落的地方道:「這預示著什麼?有大將隕落?」
黑袍人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