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牆 第一百六十三章黑山張燕
劉福所說的演兵時間並不長,以千人為單位的方陣也不過只有二十個。[燃^文^書庫][www].[774][buy].[com].me但親自觀看了整個演兵過程的諸侯使者們卻無一人敢無視關軍的這一次演兵。
關軍的前身是張掖軍。劉福取下關以後,並沒有擴軍徵兵,除了增加了一些地方的守備兵外,張掖五軍只是補齊了編制以後便沒有了動靜。雖然此時留在長安的只有五軍的漢安軍,可無論是誰,都不敢小覷兩萬漢安軍。
以前只能從情報來推斷張掖軍的強悍,這次親眼看到以後,戲忠等人才知道什麼叫名不虛傳。與他們各家的兵馬,只是簡單的分成戰兵跟輔兵,又或者按照兵卒所用的裝備不同分為步騎弓三種,但張掖軍對兵種的劃分要更加細緻,有效。
沒人認為今日在演兵時所看到的兵種是關軍的全部,眾人都知道,今天關王讓他們看到的,只是關軍的冰山一角,還隱藏著什麼,誰也不知道。
許攸原本想要聯合其他家諸侯組成一個聯盟來對抗關,在看過演兵以後這種想法變得更加的強烈。但許攸也清楚,這種聯盟絕對不能堂而皇之的公開,一旦被關知曉,那自己是在給袁紹樹敵。
許攸不認為一條黃河能擋住關軍,更何況關軍想要找袁紹的麻煩,也不必一定要過黃河。眼下袁紹與公孫瓚的爭鬥已經進入了尾聲,占據了大半個河北的袁紹用不了多久可以將退守遼東的公孫瓚剿滅。等到消滅了公孫瓚,河北經過幾年休養生息,也不是沒有與關叫板的底氣。但前提是這幾年不能招惹關這個強敵,與關一樣,河北同樣需要時間積攢力量。
與關不同的,河北所需要防範的敵人要關多得多,但凡是與河北接鄰的都要花費精力去防範,而關則只需要守好潼關跟武關,那可以高枕無憂。
漢的張魯此時正與劉璋交惡,討好劉福都來不及,怎麼可能會聽從自己的建議去找關的麻煩。而曹操巴不得關與河北交惡,更不可能幫著河北對付關。至於劉表,他正頭疼如何應對江東孫策的侵襲,只要能夠守好荊州的門戶,恐怕也不會主動去招惹關。
許攸算來算去,發現有機會找關麻煩的幾家諸侯根本不會去主動招惹關,至於不跟關挨著的幾家諸侯,搖旗吶喊他們可能會答應,但要他們拿出實質性的支持,基本屬於妄想。
鬱悶的許攸帶著兩萬斤土豆以及十名負責指導如何種植土豆的農人返回了河北。劉福對此並沒有阻攔,更不會去挽留。
與許攸一樣,劉福同樣也不認為自己可以跟河北友好共處。身份決定態度,劉福身為關王,日後也是要代替許昌天子登九五之位的,征討割據河北的袁紹是遲早的事情。不光是袁紹,其他人如曹操、呂布、孫策這些諸侯,日後也會是劉福需要征討的對象。除非割據地方的諸侯願意放棄,否則與關遲早會有一戰。
劉福心裡很明白這點,也正是出於這個考慮,劉福才會將土豆拿出來與眾人分享。土豆可以解決軍糧這個困擾諸侯多時的難題。有了土豆,不必在從百姓有限的口糧奪食。而解決了軍糧這個問題,但凡是有點野心的諸侯,絕對不會滿足現狀,對外侵略也成了必然。
關需要休養生息,可劉福卻不想要關東的諸侯們也同樣休養生息。渾水才能摸魚,諸侯之間越是紛爭不斷,關日後才越是輕鬆。
土豆只是一個引子,除了會給劉福帶來一個賢王的好名聲外,也會在各諸侯間播下一顆不合的種子。許攸的一舉一動早已在劉福的監視之,那晚聚會開口向其他家討要土豆的事情,劉福早已知曉。這只是開始,日後各路諸侯會因為土豆的關係相互攻伐的更加頻繁。一旦戰事多了,老百姓自然會向相對穩定的關遷移。
無論想做什麼事情,人才是根本。只有有了人,想做的事情才有辦成的可能。老百姓都有故鄉情結,除非迫不得已,否則是不會選擇背井離鄉的。而戰亂,是逼迫老百姓離開家鄉另謀出路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國時的魏蜀吳,魏國為何能夠最後取得勝利,關鍵原因是人。要單純的較將領的優劣,蜀國才是最強,除了五虎將外,尚有多員良將。別看魏國將領眾多,也有個五子良將撐場面,可要較起來,還是蜀國占優。
可偏偏最後魏國贏了,靠的是蜀吳兩國無法擬的人口優勢。三國後期,蜀吳兩國人才凋零,蜀國一個姜維,吳國一個陸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