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牆 第一百四十五章無題
古代人攻城,往往會選擇圍三留一的做法。[燃^文^書庫][www].[774][buy].[com]採用這種做法不是攻城方心善,不願趕盡殺絕,而是留出一條活路,避免激起守城方的死志,為己方造成更大的傷亡,同時這樣也可以動搖守城方的士氣,極有可能會讓守城方不攻自亂。
已經身經百戰的徐晃、太史慈自然不會犯低級錯誤,命人守住了除西門以外的其他三門,默默注視著站在枹罕城頭的軍民。
枹罕城是平漢王宋建的都城,四周地方皆是宋建的地盤。雖然宋建自稱平漢王,但起治下卻多是漢人,尤其是枹罕城內,有多達八成的人皆是漢人。在張掖沒有崛起之前,枹罕不誇張的說可以算是漢人的世外桃源。可惜張掖的發展太迅猛,很快就將枹罕城給甩出去幾條街。而宋建對此卻是無計可施,平日裡枹罕城還需要給周邊的大小勢力進貢繳納保護費,哪像張掖,看誰不順眼就揍誰!
因為張掖的興起,枹罕城內的漢人除非是在此地拖家帶口,否則基本上沒什麼負擔的漢人都去了張掖,聽說都過得不錯。有強大的張掖軍保護,那些漢人只需要用心做事就不愁吃喝,更不需要擔心隨時會面臨生命危險。
只是這些人離開了,也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回來戳穿成宜命人在城中散布的漢軍準備屠城的謠言。所以整個枹罕城上下為了不被漢軍屠城,眾志成城的一心包圍家園。
這種情況在徐晃、太史慈帶人第一次攻城過後就察覺到了,枹罕城的反抗很激烈。不過讓人覺得反常的是反抗最激烈的不是守城的兵丁,而是協助守城的那些民眾。按理來說,枹罕城中的百姓不應該作出如此激烈的反抗,究竟是什麼原因令他們如此拼命?
在情況沒有查明之前,徐晃跟太史慈決定暫緩攻城,派出細作混入城中探查敵情。雖然如今枹罕城戒備森嚴,但卻也不是沒有縫隙可鑽。感謝張掖的情報系統,早在賈詡出任張掖太守之時,劉福手底下的情報組織就開始了在涼州的布局,經過這麼些年的經營,涼州全境早就盡在張掖的掌控之中,想要進入枹罕,並不一定就必須通過城門,有時候從地下走暗道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張掖五軍但凡出戰,每一個主將身邊都會跟隨三名隸屬情報部門的人員,隨時為主將介紹即將成為攻擊目標的相關情報。徐晃跟太史慈就是從跟隨他們一同前來的情報員得知了有關枹罕城的情況。
得知枹罕城中的漢人極多,徐晃跟太史慈同時打消了強攻的念頭。作為劉福身邊的親信大將,徐晃跟太史慈比起旁人要更加清楚張掖王劉福的心思。別看如今張掖興盛,但在劉福看來卻頗有些外強中乾。
論人數,漢人在涼州算是少數民族。自漢帝下令漢軍主力撤出涼州開始,漢人對涼州的控制就幾乎名存實亡。若不是羌人一盤散沙,匈奴也不願跟漢庭爆發大規模衝突,如今的涼州會姓什麼誰也不清楚。
論人才,這裡是大西北,在中原人眼中就是一片蠻荒之地,除了一些遊學之人會來此地暫留,大多數文人士子是不願意來涼州常駐的。這也是劉福為什麼當初一力堅持要建立興漢學院的原因。他這是在為將來做準備,既然沒有多少學子願意來涼州,那就自己培養。只是這樣做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積累,在學院沒有開始為張掖提供人才之前,劉福等人會很辛苦。不過自己培養人才也不是沒有好處,至少忠心方面不用太擔心。外來人才也不是來了就能馬上任用,而且來此的目的是什麼誰也不清楚,必須觀察一段時間才可以量才使用。
而學院則不同,只要步入正軌,各方面的人才就會源源不斷的出現,從而徹底解決張掖的後備人才不足的問題。而且學院的發展也關係到劉福的一個野心是否能夠實現。世家大族之所以能成為世家大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對學問的壟斷。
僅憑皇帝一個人是無法治理國家的,而皇帝也不可能讓目不識丁的農夫去治理郡縣,能夠治理郡縣的人,那就必須是學問人。而這學問人,又與世家大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也是世家大族為什麼總能屹立不倒的原因。不管皇帝是誰,只要他需要治理國家,那就必定會用到世家大族的子弟。
可劉福想要打破這個潛規則,那種被人卡住脖子的滋味並不好受。對付世家大族,劉福從來沒有對這件事放鬆過。對劉福來說,世家大族就是一個難以對付的龐然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