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牆 第二百一十三章用人之道
冬去春來,一轉眼的工夫,一年的光景就這樣過去了。[燃^文^書庫][www].[774][buy].[com]鮮卑的魁頭跟蹇曼已經殺紅了眼,活在草原上的鮮卑百姓忍受不了這種沒日沒夜的廝殺,不斷南逃,短短一年的光景,關中就接受了近二十萬鮮卑難民。這些因為戰禍而失去家園,變的赤貧的人們,在關中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殺光鮮卑人!
劉福從來就沒有這種想法!
二十萬鮮卑人,雖然老弱婦孺占了很大的比例,但青壯還是有那麼四五萬人。劉福不需要這四五萬人為自己去打仗,但讓他們為自己幹些體力活還是沒問題的。
要想富,先修路!劉福別的不敢拿出來跟別的地方比,但要論到交通,劉福可以自信的說關中是做的最好的。益州多山的結構限制了益州的發展,同時也給劉福的統治留下了隱患。為了連貫關中與益州的聯繫,加強對益州的控制力,早在益州北部被收入關中囊內開始,就開始了幾條主幹道的施工,直到今日,關中通往益州的主幹道,已經不再是一條,而是五條,通過這五條主幹道,關中加深了與益州的聯繫,強化了對益州的控制,只要劉福願意,關中漢軍可以很快進入益州,而不需要像以前那樣翻山越嶺。
能夠修成這些道路,鮮卑人起了很大的作用。劉福不是個喜歡竭澤而漁的人,既然想要讓鮮卑人賣苦力,自然不會過分壓迫鮮卑人。在鮮卑人忍受不了戰亂逃入關中以後,劉福命人將這些鮮卑人編入戶籍,統一管理。當然為了避免這些鮮卑人在日後聚眾作亂,劉福下令將這些鮮卑人以家為單位,分別安排在了不同的地方。二十萬鮮卑人雖然聽起來不少,但在劉福如今所控制的地方一稀釋,也就干不出什麼大事了。
為了讓這些鮮卑人能夠安心做事,劉福派人教授他們種地養蠶,學習除了放牧以外的生活技能,同時還將鮮卑人中的青壯招入施工隊,隨著施工隊在四處施工。在關中境內,只要肯賣力氣,肯遵守大漢的律法,鮮卑人生活的還算不錯。
生活安定了,自然也就沒有了鬧事的心思。如今在關中的鮮卑人,除了用心做事外,就是希望可以早日成為大漢境內的二等國民,與那些早先投靠漢人的羌人一樣,享受高人一等的待遇。
在劉福治下,百姓分成了三等,漢人是第一等,可以享受最好的待遇,次一等的就是接受漢化的異族,羌人、西域各族人都有,只要通過了大漢的考驗,就能享受大部分漢人的待遇,最差的就是剛剛加入關中的外族,這些人雖然只要遵紀守法就可以生活安定,但大漢官府所發布的福利,他們就基本上享受不到了。當然這個福利不包括孩童。對於教育,關中採取了一視同仁的態度,但若是想要進入高等學府,那對異族的限制就很嚴了。
不過即便如此,生活在關中的大部分異族在看那些還生活在故地的同族時,還是會生出一種高人一等的優越感。的確如此,關中安定,只要肯幹活,那就不愁吃喝,只要遵紀守法,就不用擔心會被人突然殺死,與如今已經變得血流成河的草原相比,生活在關中的鮮卑人如同置身天堂。
但在這天堂里也分三六九等,想要享受更好的待遇,更少的限制,那就只有努力成為二等國民,獲得漢人的認可。
不是沒有人想要趁機作亂,可響應的人卻是寥寥無幾。生活在關中的外族已經清楚認識到關中王劉福不是一個心慈手軟之人,但只要不犯了他所訂下的規矩,他也不會沒事找人麻煩。
強大的軍隊保證了百姓生活上安定,而只要生活安定,百姓並不是很在意由誰來統治他們。至少那些憂國憂民的人,在關中並不是很受人待見。()關中鼓勵自薦,但凡是有真才實學的人,只要自己去官府通過了面試,那就可以得到安排一展所長。而那些總是吃飽了飯後表達自己憂國憂民之心的人,往往會得到的只有旁人的嘲笑。
「你既然看得如此通透,為什麼不去官府說明,直接指出官府工作上的不足,跑到這裡來說什麼?煽動別人去鬧事,自己再躲在暗處看熱鬧?無恥!」
吃飽穿暖,不受人欺負,這是最樸實的追求,同時也是大多數人的追求。只有一小撮人不滿現狀,總是希望搞出一點事來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如今的關中,只要肯干,人人都能做到吃飽穿暖,只要守法,就不會有人來欺負你。就算有人欺負了你,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