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之風起并州 第十六章華陰風物
更新:10-09 10:40 作者:楊氏良家子 分類:軍事小說
測試廣告1太華山離長安只有幾百里路,後世走高速,只需要兩個多小時。大筆趣 www.dabiqu.com
但這個時代車馬慢,張瑞一行人用了三天時間才抵達華陰縣。
山北水南謂之陰,華陰縣顧名思義就在太華山北面的山腳下。
華陰楊氏是這裡有名的望族,當初董卓在洛陽的殘暴統治驚駭了整個關中。
所以張瑞麾下大軍開赴關中時,關中豪族幾乎可以說是簞食壺漿相迎。
事實證明,這些豪族當初的決斷極為明智。
在右將軍府治下,治安穩定,匪寇絕蹤。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更關鍵的是,這些豪族財富也沒受到任何損失。無論金銀還是土地,只要按律交稅,右將軍府秋毫無犯。
甚至於,若整個家族能順應大勢,不再一味的追求土地兼併,而是將財富轉移到手工業生產中,所獲財富遠遠超過從前。
這是天下一統之前,絕佳的黃金時間,可以搭著右將軍府的順風車,收割關東大量財富。
華陰縣,便是站在浪尖上的一個地方。整個華陰縣,乃至太華山腳下廣袤區域內,無數百姓都在華陰楊氏的帶領下,搭上了右將軍府的快車,快速積累著財富。
進入華陰縣不久,張瑞就感受到了這裡迥異於京兆尹的鄉風民情。
華陰縣給張瑞最大的印象是,這裡高度的整齊與乾淨。
一片片農田鱗次櫛比,田間阡陌修的橫平豎直,而且作物也非常的統一。
張瑞一路望去,發現農田似乎被人所規劃。同一區域內,都只有一種作物。一片片綠油油的麥田一望無際,途經旅人皆被這份美感所征服,仿佛已經能看到秋收時的萬畝金黃。
這就是和平環境下農業生產的發展,是社會財富的積累。
而這一路給張瑞感觸最大的還不是農田,而是馳道。寬敞的馳道平坦而又筆直,車架一路都未經歷過顛簸。
在馳道兩旁,種有兩排整齊的桑樹,可以看出桑樹還是去年剛種下的,所以都只有兩米多高。嫩綠的桑葉下還未結出桑葚。再過兩三年,桑樹長成。馳道旁就會有高大的桑樹為蔭,桑葚垂掛於路。旅人遠行,可以悠閒品嘗路邊野果。
曹孟德行軍路上因為踐踏了麥苗,所以割發代首。
張瑞則完全無此之憂,寬敞的馳道可以快速通過十餘列大軍。而麥田在馳道兩側,被桑樹所隔開,完全無需擔憂士卒踐踏到麥田。
車架抵達華陰,張瑞並沒有下榻在華陰楊氏,而是駐紮在華陰山腳下的一處村落當中。
難得有空閒離開長安,擺脫日夜瑣碎的政務,張瑞有意親眼看看,在自己的治理下,關中百姓生活狀況究竟如何。
村落名叫雲底村,是一個典型的山村,住在華陰山腳下,全村兩百多戶人家,九成姓白,據說祖上是先秦望族白氏後人。
孟西白是秦穆公時期秦國的三大望族,其中白族善耕戰,在整個關中開枝散葉。
有這種傳統,村子裡在去年出了一名府兵,是一名寡居婦人之子。這可是很了不起的榮譽,因為絕大部分府兵都是出自并州。
右將軍府雖然進入了關中,但只征過一次兵,還是以三河及并州為主。在關中,僅徵募了一萬五千人。整個關中三十餘萬人加上難民上百萬人,爭奪這一萬五千個名額。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幾乎算是龍爭虎鬥。
白底村能搶到一個名額,還是因為婦人出身於寒門,粗識文字,嫁妝中有幾份書簡。母子相依為命,成功教導了孩子識文斷字。
在競爭激烈的府兵招募中,其子因為識文斷字,在上百人的粗鄙漢子中脫穎而出,被徵募士卒的官員當場拉入營中單獨考核。確認其的確識文字,知大義後,便單獨予以錄取。
成為府兵之家,按律會予以田稅減免。雖然商稅、算緡稅一類依舊要交,但平民家庭哪會涉及到算緡稅。
所以這三十多歲的婦人立即成了附近十里八村最搶手的婚媒對象,比待字閨中的少女還要受歡迎。
官府鼓勵寡婦再嫁,婦人便挑了同村相熟的一位老實莊戶結了婚。
車架紮營在白底村之旁,里正便特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