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明 第二千六十八章 迷局
更新:09-22 02:41 作者:八無和尚 分類:軍事小說
測試廣告1 天津水師根本來不及阻攔沈致遠南下。愛字閣 m.aizige.com
一是登陸的第一軍原本就只有一萬人,此時主力被陳勝、池二憨帶往了順天府。
誰能想到突然會發生這樣的變局?
就算王一林、張名振將水手都拉上岸,那也根本無法快得過四條腿的戰馬。
二是沿路各府,留守的駐軍並不多,這一路北上,一府能留下三、五百人就不錯了,況且留下的大都是負了傷的,怎麼可能攔得住,況且,沈致遠也是朝廷正經封授的紹興伯,與吳王私交又好,在沒有詔告天下沈致遠叛亂之前,誰敢去攔?
如此一來,陳勝向吳爭發出的警訊,只是比沈致遠騎兵抵達長江,早了一天,這還是信使直接走得大運河,否則,未必能比沈致遠快。
接到陳勝千里外傳來的警訊時,吳爭確實是慌了。
但這種慌,不是恐懼,而是被打亂了部署的焦躁。
吳爭在龍灣除夏完淳等人無人知曉,雖說只有不足四千之眾,可畢竟還隔著一條長江天險嘛。
有施琅的水師戰艦橫截,就算沈致遠到達江岸,想南渡也是不易。
那麼,打,還是不打,吳爭心亂了!
冒襄進言道:「必須打……王爺若是因為私情,而置沈致遠叛亂而不顧,那麼,日後必有人效仿……如此一來,天下必將大亂!」
這話是有道理的,如今天下初定,不,實際還未定,因為不管李定國與吳爭的私交怎樣好,二人依舊份屬兩朝,這不僅僅是兩個人之間的問題,而是兩個勢力之間的問題。
不管哪朝,多少官員,合二為一,除非讓官位數擴張一倍,否則,必有半數之人的官位不保或者調低,誰願意?
同時,兩朝各有各的都城,都城意味著什麼,利益。
遷都可不是一項簡單的土木工程,而是政治的搏鬥。
單就這兩點,吳爭與李定國還沒有真正達成可行的方案,就更別說其它的了。
所以,冒襄所言,極其有理。
如果對沈致遠進行妥協,那麼,就為新朝開了一個非常不好的頭。
但問題是,施琅水師規模是三支水師中最小的,因為他主要負責的是大運河南北及長江東西向的控制,戰船也大都是其它兩隻水師換下來的,就連施琅自己的旗艦,那也只是條十六門炮的炮船,且長江東西橫跨千里,多少個可以渡江的點,僅以施琅水師封鎖江面,無疑是不切實際的。
所以,施琅水師只能控制龍灣至鎮江之間的江面,以衛戍此刻正在龍灣的吳王殿下。
既然不可阻,那麼言戰,實屬荒謬。
如今北伐軍主力一半在北,一半在南,正好是長江為分界線,而長江沿岸,也正是兵力最為空虛的區域。
原本吳爭認為,朝堂有王翊、冒襄、馬士英等人在,很放心。
有左、右營近二十萬大軍,出不了什麼問題。
可現在情況變了,最不會出事的地方,出事了。
也就是說,如果朱辰妤得悉沈致遠率軍已至北岸,或者得悉吳爭此時在龍灣,不用多,僅派出右營一支偏師,或者一支禁軍,就能引沈致遠大軍會師,甚至包圍在龍灣的吳爭,一戰畢其功!
好在,這是一場糊塗仗,變化太快,敵不知我,我不知敵。
使得吳爭暫時是安全的,有了可以應對的時間。
吳爭認為冒襄的話有道理,但有道理不表示,就要這麼去做。
在吳爭心裡,他還是在極力地說服自己,沈致遠不會背棄自己,但這種說法,甚至吳爭自己都難以相信。
事實已經擺在眼前,沈致遠大軍前鋒已抵揚州,隨時可以調集北岸渡船渡江。
這說起來,真是有些諷刺,當初近十萬大軍北渡,為得是收復北都。
而大部分的渡船,還留在了對岸,正好給了沈致遠機會,他甚至不必為渡江所需的船隻擔憂。
此時李顒開口道:「……眼見沈致遠大軍渡江就在眼前,區區龍灣,根本不足以抵抗如此規模的叛軍……故,無論戰與不戰,王爺都必須離開此地!」
這話,一樣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