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明 第二百三十章 大明江陰兩任典史
更新:09-22 02:29 作者:八無和尚 分類:軍事小說
測試廣告1 只聽老頭繼續道:「大將軍,這二十幾缸子火藥,皆是當初埋於縣衙地下的,閻公當時為防萬一時,引燃縣衙殺敵之用,可……終究沒有用上。隨夢小說網 http://www.suimeng.co/」
吳爭聽得冷汗唰地流了下來,我去,這近萬斤火藥竟在區區一座縣衙地下,自己之前在縣衙里,要是被土國寶引燃,恐怕連個完整的屍首都剩不下,早已灰飛煙滅了。
老頭看出吳爭的驚懼之意,連忙道:「這事也就老漢等幾個倖存之人知道,連現在城中百姓都不知情。」
吳爭這才長吁了一口氣出來。
「大將軍此次前往常州,有此二十多缸子火藥相助,定能光復常州,立下赫赫軍功,名載青史。」
吳爭拱手長揖道:「多謝老丈,多謝江陰百姓,這份禮吳爭領受了。」
老者伸手,拉起吳爭的手,然後引到那些板車,指著那些包裹得嚴嚴實實的物體道:「大將軍再猜猜,這些是何物?」
吳爭左右看看,實在猜不出來,回頭讓錢肅典叔侄和其餘將領猜,也都搖搖頭。
老頭正容道:「說起來,這不是我大明之物。七月初十,閻公令武舉人王公略鎮守東門,汪把總守南門,陳明遇守西門,自己守北門。他和陳明遇總督四門,日夜巡歷。次日,清軍急攻北門,久攻不下,清軍主將親自率軍上陣,攀爬至城牆上,被當時閻公麾下有個綽號霸王名叫劉耐的勇士,一槍刺中了咽喉,便摔死在城下。他一死,所有清軍開始潰退哭喊,這時我軍才知道,這竟是韃子七王。」
「十二日,清軍仍攻北門,韃子二王自恃驍勇,率百名滿身三層盔甲的清軍,腰裡懸了兩把刀,肩上插了兩把利刃,手上還拿了一把刀,登上雲梯,想要毀掉北門城垛。我軍守兵槍刺刀砍皆不起作用,後有人叫喊道,刺他的臉,於是大家一起刺韃子的臉。城垛上有一湯姓少年,持鉤鐮槍正好鉤住韃子二王的喉管,邊上有城中竹匠姚邇,趁勢割下他的頭顱。」
吳爭的腦海中,浮現出那種慘烈的畫面。
打到連韃子主將都親自做敢死隊了,江陰城將他們逼到了何種境地?
一座小小縣城,竟讓清廷動用了二十四萬大軍,數百門火炮,一千多將領,而最後的傷亡,竟不下於江陰城中百姓,達到七萬多人,更令人震撼的是,此戰竟讓清廷折損了三位王爺、十八位大將,這哪怕在整個歷史長河中,也屬罕見。
滄江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各地望風披靡之時,閻應元以微末下吏憑藉江陰百姓的支持,面對強敵,臨危不懼,堅持了近三個月,擊殺清軍數萬人,重挫了清軍銳氣,鉗制了清軍主力南下,在城破以後,仍拚死巷戰,全城竟無一人降者。
後世評價江陰八十一日,有明之季,士林無羞惡之心。居高官、享重名者,以蒙面乞降為得意而封疆大帥,無不反戈內向。獨閻、陳二典史乃於一城見義。向使守京口如是,則江南不至拱手獻人矣。
這閻、陳二典史,說的就是閻應元和陳明遇二人。
當時江陰典史是陳明遇,首先領導江陰抗清的是他。
陳明遇是吳爭同鄉,上虞人,性情寬厚,處事公正,故而雖然上任並不太久,但在百姓中的人望卻相當高。
清兵剛剛南下時,他曾和縣學訓導馮厚敦、都司周瑞龍等人會同江陰士紳,打算招募民兵赴南京勤王,可惜出師未及京先沒還沒來得及出發南京就已經陷落了,這支隊伍只得揮淚而散。
當時常州府已在南明御史劉光斗的帶領下投降了清軍,清豫親王多鐸命劉光斗安撫常州府所屬五縣。
江陰縣令林之驥心系明朝,不願降清,憤然掛印而去。
之後清廷任命河南人方亨為新任江陰知縣方亨是明朝進士,在清兵未到河南時他就提前納款投靠,因而得到了這一官職。
方亨剛一到任,屁股還沒坐熱、人還沒認識一個,就開始大力推行剃髮令,他貼出告示,嚴令百姓在三日內必須剃髮。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理念,早已深入漢人骨髓,這一命令很快就在讓江陰城掀起了軒然大波。
數十名當地鄉紳向方亨情願,請求暫緩執行。
方亨不但不准,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