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明 第五百四十九章 應天府,一片詳和!
更新:09-22 02:31 作者:八無和尚 分類:軍事小說
測試廣告1 人心複雜、易變。讀字閣 m.duzige.com
統帥一百人、一千人乃至數千人,可以做到全部、或者大部分人忠誠於自己。
可一旦人數上萬、十萬、百萬,根本做不到所謂的控制和忠誠。
許多士兵恐怕連吳爭的臉都沒見過,何談忠誠?
自古皇帝再昏饋、暴虐,但對天子腳下百姓,還是相對優渥的,為何?
為得就是掌握京城人心。
就連山賊、強盜都明白兔子不吃窩邊草的道理。
吳爭終於理清了一個思路——掌控人心。
再沒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了。
自己這兩年多的時間,一直領兵打仗,扮演著一個救火隊長的角色。
雖說手下有了一支不可輕侮辱的虎賁,但對於民心的掌控,是缺失的。
以至於在面臨前後兩次政變時,都無法以一個勢不可擋的姿態參與其中,甚至在象陳子龍、錢肅樂等人眼中,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
地方武臣兵權再強,也很難參與京城政變,除非與京城重臣勾連合謀。
自古以來皆如此,因為地方武臣,缺少對政局的把握和掌控。
吳爭想明白了。
……。
王之仁心中,對吳爭確實有些內疚。
但他不後悔。
他認為,吳爭確實有些能為,加上宗室身份,假以時日,定能有大作為。
這也是王之仁能一次次配合吳爭、甚至縱容吳爭「胡作非為」的原因,包括這次水師上岸進攻儀真之戰。
但,這一切,在「太子」這二字面前,轟然崩塌。
再近的宗親,還能強過太子去?
何況朝中重臣,民間大儒、學子,無不推崇太子,說他有明君之相。
王之仁能為了吳爭這座小廟,去放棄一尊大菩薩?
結果可想而知。
當然,錢肅樂代表太子許諾,冊封王之仁為異姓王,這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既然有了這個決定,王之仁自然要與吳爭劃清界線。
政治嘛,通俗的說,就是站隊。
做錯事不可怕,站錯隊那就是滅頂之災,從崇禎朝到弘光朝,再到魯監國,最後是公主監國,無處沒有黨爭。
王之仁太清楚站隊的重要性了。
雖說談成重兵權,可大義名份還是很要緊的,而且兵權,自己不是掌控著三營水師嗎?
至少在王之仁看來,吳爭是不具備造反可能的,不是吳爭麾下軍隊戰力不足,而是……吳爭太年青,年青到王之仁不知道該用怎樣的姿態去面對吳爭。
長輩?下屬?朋友至交?
都不對。所以,與其難決,不如脫離!
如今很輕鬆了,那就是「同僚」。
但,王之仁是經過宦海打滾的,是人都明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道理。
有道是做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嘛。
王之仁做了兩個決定,一是知會他的心腹親信賀老三,發動了一場下克上的「兵變」,將大軍滯留江都,這其中又有兩個打算,一是如有可能占穩江都,那麼對自己就是一張足夠沉重的底牌,其次,王之仁能坦然面對吳爭,因為這支水師他沒有占為己有,而是按吳爭的意思,派往江北營救儀真錢肅典殘部了,至於撤不撤的回來,那是另外的問題了。
為了這,王之仁是動了不少心思的,一是要對朝廷交待得過去,二是還要保存住這支水師不被清軍圍剿,造成重大損失。好在江都與長江離得不遠,有水師艦船縱橫於江上,還能對王一林部起到支援的作用,至少打不過跑,還是可以的。
但這個違抗詔令的命令,是萬萬不能由主將王一林來下的,這樣的話,傻子都知道是王之仁在背後授意,讓士兵由下至上,發動一場請願,這就可以把自己和侄兒王一林給撇清,當然,王一林的領導責任,那是橫豎跑不了的。
可這已經不重要了,只要自己不到,王一林哪怕罷官去職,成了一個大頭兵,自己隨時都能再將他提升至指揮使,誰叫自己手中有三營水師呢?
哪怕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