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第49章 世宗篇50 花落誰家
第2174章 世宗篇50 花落誰家
明明是夏日,崇政殿卻多少給人一種陰森壓抑之感,殿內的白燭尚未撤去,髮髻上明顯又添了幾分白絲的皇帝,則盤腿窩在寶座里,雙肩聳起,後背微駝,默默地翻看著章德太子生前一些不為人知的作品與文章。
這些東西,在太子薨逝之後,便被封存起來,以備皇帝查閱。劉繼禮生前作品還真不少,詩詞歌賦,政論文章,其中還有不少極具文學價值,於劉文濟而言,最有價值的東西則是以文見人,了解太子生前那些少為人知的心路歷程
閱之,則不勝感傷,國失其儲,父失其子,不論哪一樁,對年逾花甲的劉文濟來說,都是一場重大打擊。良久,劉文濟方才抬手輕輕拭了下發紅的眼眶,沖侍立在御前的宦官石全彬吩咐道:「把這些東西,發還東宮,讓弘文館那些學學士、編修,將太子遺著,整理撰寫成書,以為紀念」
「是!」石全彬趕忙應道,心中莫名地鬆了口氣。
皇帝的聲音雖然沙啞而低沉,但比起前幾日,已經平穩堅定了許多,顯然正在慢慢地從太子薨逝的打擊中恢復過來。畢竟,偌大的帝國,還需要皇帝陛下支撐著,尤其在國本動搖、人心思動的當下,更離不得老皇帝主持大局。
至少,也得等新太子確立之後
石全彬,時年四十又一,但在皇帝身邊當差,已經有七八年了,接的是前內侍行首鄭康的班。僅從宮廷內部、內侍諸監系統來說,石全彬算是橫空出世了,自世祖晚年以來,基本沒有一個「內廷大總管」,像石全彬這樣「年輕」。
經過近九十年的發展變遷,大漢宮廷的宦官逐漸形成了三個系統,一自是主掌通侍禁中、出入禁從的內侍後省,這是距離帝後及漢宮貴人們最近的一批人,地位遠在其他的宦官之上;
二則是執掌宮廷諸監寺的內侍前省,這是一個事務性的部門,也是宮廷正常生活運轉的主要維持者,實權很重,成分很複雜,鬥爭激烈,問題也多;
第三則是皇城司了,作為與武德司並列,一個以宦官為主體的特務監察機構,註定在宮廷內部具備特殊地位,不可動搖,也容易出人才。
三大系統,各有傳承傳統,也自有一套規矩規則,甚至在漫長的歲月中形成了「宦官世家」。石全彬就是「宦官世家」的產物,其祖父乃是世祖-太宗二朝時宮中的大太監石知顒,是內侍省排名前列的宦官,常年執掌宮中茶酒庫監。
而出身內侍前省的石全彬,成為內侍後省的「大頭目」,這也是帝國宦官三大系統之間界線打破,在人員、職事、權力上相互交流的一個重要標誌。
與劉文濟登基之初相比,建隆十九年的內廷三大系統,也有了很大的改變,一方面皇權的壓制力更強了,一方面爪牙們越加鋒利了。同時,向來固化的人事也發生了重大改變或者說變故。
前內侍行首鄭康,以收受賄賂、逾制僭越、干預朝政、欺官害民、凌虐生靈等罪被處死。這是明面上的理由,根本原因則在於他與前宰臣王欽若相互勾結,暗通款曲。
同時,執掌皇城司二十載皇城使蔡敬也在兩年前遭貶,然後徹底消失,杳無音信,背景則是丁謂乞骸骨,其中有什麼關聯,不言而喻……
石全彬奉聖諭辦差,離開未久,一名小黃門來報,皇城使陳巍求見。陳巍亦是內侍省黃門起家,其祖父名為陳延壽,最初乃是南粵國權宦之一,因早早投靠大漢,輸誠於朝廷,潘美平定嶺南之後,也順利以「功臣」身份進入漢宮當職,就此延續下來。
而陳巍此來,自有要事匯報,在章德太子劉繼禮薨逝後的這段日子裡,整個宮廷內外,怕是沒有比皇城司更緊張忙碌的衙司了。
一方面要徹查太子之薨背後是否還有隱情,另一方面,則是受詔命監控京畿之內一切動向,以劉文濟之老謀深見,如何不知劉繼禮之死給朝廷帶來的重大影響。
這段時間,宮廷內外、朝野上下,在皇城司高效的努力下,無數消息向劉文濟這邊湧來,幾乎將之淹沒,而每一則消息,都會讓他那顆陰沉的心,再度蒙上一層陰影。
當然,以劉文濟這等老皇帝的見識經歷,對於京中風波,不說心如止水,總歸能夠看淡幾分,他年輕時候也那麼過來的,這種場面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