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第259章 自置死地
在符彥卿大軍終於按捺不住,向北進軍時,雲州這邊的亂象,仍在持續之中,遼軍的撤退行動,卻已然接近尾聲。耶律璟將遼軍主要分為三批,第一批兩萬先行北返,確定通途,開拓山道,平整路面。
第二批五萬軍,帶著主要的輜重、牲畜、財產,雲州是遼國經營了二十年的地方,堪稱塞上明珠,是遼國掌控州縣中比較富庶的地區之一,是以大量的財富,都被攜帶。同時,這也是人員最雜的一支大隊,除了軍隊之外,還有大量的百姓,攜家帶口。
雖然官府是讓他們自行逃亡避戰,投奔塞北州縣部族,但是很多人,還是選擇要跟著大軍行動,希望能夠得到保護。對於這樣的情況,耶律璟也感無奈,沒有下令驅散,跟著就跟著吧,只要能跟得上!同時,向各軍將領授予機宜,不可因隨軍百姓而置大軍於危險,當舍則舍。
第三批遼軍有三萬餘眾,最為精悍,乃是拱衛遼帝的部隊,精銳多集於此。沒錯,遼帝是選擇親自替雲州大軍斷後,惑敵之計,終究難以長久,一旦漢軍反應過來,必然是窮追猛打。遼軍雖然牲畜眾多,機動能力高,但終究不是輕裝北返,行軍的速度也不會有想像中的高。
是以,在撤軍一事上,最關鍵也最重視的事情,便是如何在漢軍發覺之後,阻止其追擊。為此,遼軍做了兩手準備,其一便是遼帝親自率領最精銳的三萬餘軍殿後,這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但耶律璟固執地堅持,在他看來,這是提振士氣,凝聚軍心人心的舉措。
並且,耶律璟還把雲州及時其以東地區的漢族丁壯全部徵集起來了,再加上原本的一些漢族軍,全部交給的韓匡美統率,一同北返。留下一堆老弱婦孺給漢軍,別的地方暫時顧及不到,但云中及其周遭,耶律璟是一個漢族丁壯都不打算留給漢軍。
為此,遼軍還頗費了一些功夫,並不惜訴諸於武力。而因為耶律璟的這道遷徙政令,使得雲州地區,大量的漢族家庭支離破碎。這是個極喪人心的舉措,但是,耶律璟也顧不得那許多了,一切給大漢造成麻煩的事情,都值得去做。
另外一手,則是對雲中城的不放,雖然決定了撤軍,卻沒有徹底放棄雲州,耶律璟留了一部人馬堅守。這是由南院大王耶律撻烈提出的,他說,如果直接捨棄雲中城,那麼漢軍則可以肆無忌憚地追擊,一旦陷入追擊戰,結果難料,縱使能夠擺脫漢軍的追殺,也難保損失如何。
是以,乾脆留一部精兵駐守城池,牽制漢軍追擊,從後策應大軍的撤離。同時,雲中城堅固,據之而守,若能抵擋住漢軍的進攻,拖延時間,將之扯入攻防鏖戰,待漢軍日久兵疲抑或糧秣不繼,必然撤軍。這樣,甚至還有保住雲州的希望,哪怕這個希望十分微弱。
耶律撻烈深習漢務,看得很清楚,對於漢軍而言,如果在塞外維持一支三十萬的軍隊,長期鏖戰,其付出的代價將比在幽燕之時慘重得多,後勤補給的壓力要更大。
並且,耶律撻烈建議,待耶律璟成功撤出長城之後,可留一支勁旅,活動於陰山長城一線,配合西北方向的豐、勝兵馬,一起策應雲中守軍。如果有上天庇佑,使用城池能夠堅守,待遼帝平定國內叛亂,將士得到休養,戰馬長好肥膘,屆時倘若漢軍仍在,可再度大舉南下......
耶律撻烈此策,是欲以一部分遼軍,去賭博,去賺取一個戰爭奇蹟,為遼國爭取一個陰山、長城以南的戰略立足點。畢竟,雲州是南朝邊塞防禦的一個重要支撐點,如果真的落入大漢的掌控,以當下的形勢發展,遼國想要再拿回來,基本不可能。
耶律璟被南院大王說動了,同意了他的策略。在留守的主將人選上,耶律撻烈自請其任。對此,耶律璟初時是嚴詞拒絕,耶律撻烈年紀雖然大了,但威望極高,能力極強,是大遼不可多得的柱國脊樑,他怎麼可能願意把他捨棄在九死一生的險地。
但是,耶律撻烈固請之,說論對雲中城防的掌握,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了,並且,如欲固守城池,非以能臣良將不能勝任,皇帝都以御帳親軍為大軍殿後,他作為南院大王,雲州乃其治地,守御之責,義不容辭。
耶律撻烈一番話,讓耶律璟深受感動。同時,他心裡也明白,如果想要靠一座雲中城,拖住十萬乃至數十萬漢軍,身邊重臣,唯有名望重、能力高耶律撻烈能當其任。
為此,